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陪尾山

陪尾山

尚书· 禹贡》: “熊耳、外方、桐柏至于陪尾。” 《史记·夏本纪》 作负尾;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倍尾、横尾。一说在今湖北安陆北,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江夏郡安陆县 (今湖北云梦县): “横尾山在东北,古文以为陪尾山。” 其后 《水经》、《括地志》、《元和志》、《寰宇记》 等,都从此说。一说即今山东泗水县东泗水所出的陪尾山,晋张华 《博物志》: “泗出陪尾。” 其后 《隋书·地理志》、《唐书 ·地理志》、胡渭 《禹贡锥指》 及近代学者多从此说。


古山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熊耳、外方、桐柏至于陪尾。”《史记·夏本记》作负尾,《汉书·地理志》作陪尾、横尾。其山一说在今湖北省安陆市北,一说即今山东省泗水东陪尾山。二说当以前者为正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觉寺

    明建。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美岱召。

  • 招宁司

    在今广东汕头市南达濠区西。旧属潮阳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康熙五十七年 (1718) 移置达濠城中 (今达濠镇)。

  • 克伊勒泊

    亦作克勒泊。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南之哈夏图淖尔和巴彦查干淖尔。乾隆《口北三厅志》卷2:乌可尔河“西北流经察哈尔镶白旗界,会随客河,西流注克勒泊”。

  • 红门口堡

   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五十二里红门口,为通往内蒙古之要隘。《清一统志·宁武府》:红门口堡“明宣德九年以沟通塞外,建敌台桥洞一座,外设边墙一道,壕堑品窖三层。万历中增左右砖台以备侦望”。

  • 鱼山

    ①即鱼条山。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北五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鱼水 “出北平县西南鱼山,山石若巨鱼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。一名吾山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汉武帝 《瓠子歌》 有 “功无已时兮吾山平”句

  • 大横琴山

    即今广东珠海市南海中横琴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香山县“浮虚山”条下:“又南百里有大小横琴山,其下即井澳也。”

  • 大缘江

    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南之香江及其支流。一说在广南——岘港省广南附近大占海口一带。《隋书·刘方传》:大业初,经略林邑,“师次阇黎江……于是济区粟,度六里,前后逢贼,每战必擒。进至大缘江,贼据险为栅,又击破

  • 都利山

    亦名都荔山。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南隅。明曹学佺 《广西名胜志》 卷1阳朔县: “县理设在都利山下。《注水经》 云: 漓水又南径都利山是也。以出香草,故名。”

  • 回驴岭

    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西端南岸。旧属石埭县。明嘉靖《池州府志》卷1: 回驴岭“在县西十里。相传罗隐跨驴访杜荀鹤,抵岭相值而返”。

  • 丹东安抚司

    清康熙四十一年(1702)置,治所在今四川丹巴县西北丹东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