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陕西

陕西

①古地区名。周成王时,周、召二公以陕陌(今河南陕县西南) 为界,陕陌以东归周公治理,以西归召公治理。后人一般认为陕指陕陌而言,因称陕陌以西地区为陕西。

②唐方镇名。上元元年 (760) 改陕虢华节度置,治所在陕州 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、陕县、灵宝、卢氏及山西平陆、芮城等县市地。大历十四年 (779) 废。建中二年(781) 复置。兴元元年 (784) 废。

③巡抚名。明宣德初命尚书、侍郎巡抚陕西。景泰三年 (1452) 改都御使巡抚,遂为定制。驻西安府(治今陕西西安市),防秋驻固原 (今宁夏固原县)。成化二年 (1466) 加提督军务,二十二年 (1486) 改赞理军务。辖西安、凤翔、汉中三府及平凉府之泾州、庆阳府之宁州,河南阌乡、灵宝二县,山西蒲州,潼关卫及陕西都司之西安左卫等卫、所。清辖陕西全省。


(1)地区名。(1)指陕陌(今河南陕县西南旧陕县)以西地区。见“陕东”。(2)后世称西部地区为陕西。如南朝宋以建康(今江苏南京市)为都,因称其西的荆州(今属湖北)地区为陕西。《宋书·蔡兴宗传》:兴宗为南郡太守,行荆州事。其甥曰:“舅今出居陕西,为八州行事。”(2)唐方镇名。见“陕虢”。(3)明行都司名。洪武十二年(1379年)置,驻甘州左卫(今甘肃张掖市)。领甘州五卫及肃州、山丹、永昌、凉州、镇番、庄浪、西宁和镇夷、古浪、高台等实土卫所,辖区约相当今甘肃省嘉峪关、青海省青海湖以东、黄河以北及永登、古浪、民勤诸县以西地区。清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福昌县

    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宜阳县置,为熊州治。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5: “取县西隋宫为名。” 开元初属河南府。五代唐改为福庆县。北宋复为福昌县。熙宁五年(1072) 省入

  • 达木牛厂宗

    即达木蒙古。今西藏当雄县。

  • 安平寨

    北宋政和三年(1113)改刘家涡寨置,属文安县。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三十里。金废。

  • 禁坑 (阬)

    一名禁峪。又名禁沟。在今陕西潼关县东,北去旧潼关十里。黄巢由此入潼关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广明元年 (880),黄巢前锋军抵关下,齐克让走入关。“关左有谷,平日禁人往来,以榷征税,谓之 ‘禁阬’”。

  • 羊圈湾卡伦

    清置,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小哈甫提克山东南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巴里坤:羊圈湾卡伦“距城五百余里”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3:“(巴尔库勒)淖尔北三百余里曰阿贵图,谚曰羊圈湾。”

  • 俱鲁河

    即今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支流科克恰河。《新唐书· 西域传下》 俱兰: “南大雾山,北俱鲁河。”

  • 八?洞

    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东南八角乡。元废。

  • 青泥浦

    即今辽宁大连市西南小平岛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登州东北海行,“北渡乌湖海,至马石山东之都里镇二百里。东傍海壖,过青泥浦”。吴承志《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》 谓: “小滨岛至三山岛海底俱污泥及硬泥,

  • 兴安府

    ①元至正十七年(1357)朱元璋改徽州路置,治所在歙县(今安徽歙县)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)朱元璋改为徽州府。②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)升兴安州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安康县(今陕西安康市)。辖境相当

  • 者线蒙庆甸军民府

    元至顺二年 (1331) 降蒙庆宣慰司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泰国北部昌盛。至正二年 (1342) 废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复置蒙庆府,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