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陇州

陇州

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东秦州置, 以陇山得名。治所在陇东郡杜阳县(今陕西陇县东南十六里)。北周天和四年(569)废。大象二年(580)复置,治所在汧阴县(今陇县)。隋大业三年(607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陇东郡复置,辖境相当今陕西千水流域及甘肃华亭县地。其后逐渐缩小。天宝元年(742)改名汧阳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陇州。金移治汧阳县(今陕西千阳县西北)。元初复还汧源县。明、清不领县。1913年降为陇县。


西魏废帝三年(554年)改东秦州置,治汧阴县(今陕西陇县东南)。“因(陇)山得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北周明帝二年(558年)移治汧阴县(隋开皇五年〔585年〕改为汧源县,今陕西陇县),隋大业三年(607年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陇东郡复置,辖境约今陕西省千水流域及甘肃省华亭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汧阳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陇州。属关内道。北宋属秦凤路。金移治汧阳县(今陕西千阳县西北)。属凤翔路。元初复移治汧源县。明、清属凤翔府,不领县。1913年降为陇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郴阳县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郴县置,为郴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南郴州市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省入郴州。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郴县置,治今湖南省郴州市。为郴州治,次年为郴州路治。明初为郴

  • 敏州

    五代晋天福中楚改邵州置,治所在敏政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后汉复改邵州。五代楚天福年间改邵州置,治敏政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化县以南的资水流域(其支流夫夷水上游除外)和巫水上游。汉时复改邵

  • 邵阳洲

   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三十八里淮河中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建武二年(495),魏主宏攻钟离不拔,“乃分军据邵阳州,栅断水路,夹筑二城。右卫将军萧坦之遣军主裴叔业攻二城,拔之”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天监六年(

  • 高望苑

    东汉永初六年 (112) 置,在今四川会理、会东二县境。为皇家牧马之地。在今四川省会理县一带。东汉永初六年(112年)置,为牧马之地。

  • 上乌山

    又名三台山。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上乌山“有三峰,中峰特峭。乌水所出”。

  • 云水洞

   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岳各庄乡西北上方山,位于兜率寺西八里。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》卷5上房山:“毗卢顶之右有陡泉望海峰,左有大小摘星峰,极高。峰后有云水洞,奇邃殊甚。”为上方山著名的风景区之一, 由一纵深

  • 中路中后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中后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察干海尔汗一带。

  • 灵壁

    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濉河西岸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大破汉军于彭城,“汉卒皆南走山,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”。《正义》:“《括地志》云:灵壁故城在徐州符离县西北九十里。”在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濉河西岸。《史

  • 绘交镇

    金置,属绛县。即今山西绛县东北三十四里大交镇。

  • 灵岩山

    ①又名研石山、砚石山、石鼓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三十里。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在此山广筑宫室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15:灵岩山“上有吴馆娃宫、琴台、响屧廊。山上有西施洞、砚池、玩月池”。山西南麓有南宋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