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闻喜县

闻喜县
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武帝 “将幸缑氏,至左邑桐乡,闻南越破,以为闻喜县”。东汉移治左邑 (今闻喜县)。北魏属正平郡。北周武帝移治柏壁城 (今新绛县西南二十里柏壁村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属绛州,十年 (590) 移治甘泉谷(今闻喜县东北二十五里东镇)。大业初属绛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属绛州,元和十年 (815) 还治今闻喜县东北二十里。五代时又移治今闻喜县。北宋属解州。清属绛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西南部、中条山北麓。属运城市。面积1167平方千米。人口38.5万。辖7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桐城镇。春秋晋曲沃邑、桐邑。战国曲沃属魏。秦置左邑县,治今址,属河东郡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武帝刘彻去河南缑氏巡幸,途经左邑县之桐乡,闻汉军破南粤之喜讯,遂为闻喜县,治今县东北,与左邑县同属河东郡。东汉废左邑县入闻喜县,治今址。三国、两晋因之。北魏属正平郡。隋属绛郡,大业末改桐乡县,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名闻喜县,属绛州。五代汉乾祐元年(948年)改属解州。北宋、金、元、明因之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改属绛州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运城专署,1954年属晋南专区,1984年属运城地区。2000年属运城市。地处运城盆地北部。涑水河、铁寺河、沙渠河、毫清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、谷子为主。特产闻喜煮饼。矿产有铜、石英、大理石、石灰石、蛭石、型砂等。工业有采矿、焦化、电力、建材、陶瓷、五金、玻璃制品、食品等。同蒲铁路、礼垣铁路支线和大运、闻新、闻夏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文庙、裴祠石刻、杨深秀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燕

    ①即西周初燕国。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郡南燕县: “南燕国,姞姓,黄帝后。” 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濮渠又东北。径燕城南,故南燕,姞姓国也。”②东晋十六国之一。公元398年鲜

  • 兴隆沟

    ①在今辽宁北票市西南。民国《朝阳县志》卷4:兴隆沟“在桃花土东北十五里,南距台吉营子十里”。产煤。②在今黑龙江鸡东县东南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6:兴隆沟金矿“在密山县西南境蜂蜜山之脉与黄窝集山脉相

  • 广成苑

    一作广城苑。在今河南汝州市西。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永初元年(107),“以广成游猎地及被灾郡国公田假与贫民”。唐李贤注曰:“广城,苑名,在汝州西。”马融有《广成颂》。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延熹元年(

  • 洎水

    在今江西德兴市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0饶州府: 洎水 “亦为鄱水之源”。《清 一统志 · 饶州府一》: 洎水 “在德兴县南。源出洎山下滩里,西流经县南,又二十里入乐安江。下流通名洎川。今乐平县亦名洎阳

  • 油榨沟市

    即今安徽宣州市北二十五里水阳江东岸油榨沟。清嘉庆 《宁国府志》 卷12: “北乡油榨沟镇,距城三十里。”

  • 靖海卫

    明洪武三十一年 (1398) 置,属山东都司。治所即今山东荣成市西南靖海镇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 省入文登县。(1)古地名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置,治今山东省荣成市西南靖海。属山东都司。清

  • 泾原道

    1913年由陇东道改置,属甘肃省。治平凉县 (今甘肃平凉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环县、镇原、平凉、华亭以东和静宁、庄浪、张家川3县及宁夏固原地区所属诸县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由陇东道改名,治平凉县

  • 乌奴山

    又名乌龙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嘉陵江边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4利州:乌奴山“在绵谷县。以李乌奴得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广元县:乌奴山在“县西二里嘉陵江岸。峭壁如削,高不可上。晋、宋间有氐李乌奴者,据此作

  • 高邑

    即今河南泌阳县东二十八里高邑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 咸丰七年 (1857) 九月,“格绷额抵高邑,与龙泽厚军合”。

  • 卢龙

    唐方镇名。为河北三镇之一。宝应元年(762)以幽州节度使兼卢龙节度使,遂统称卢龙节度使。治所在幽州(今北京城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怀来、永清县及北京市房山区以东与长城以南地区。其后为李怀山、朱希彩、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