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幡竿渠
元上都渠名。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。《元史·郭守敬传》: 大德二年 (1298),“召守敬至上都,议开铁幡竿渠”。即此。
元上都渠名。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。《元史·郭守敬传》: 大德二年 (1298),“召守敬至上都,议开铁幡竿渠”。即此。
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置,属赣州府。治所即今江西全南县。1912年改为虔南县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分龙南县之大挑、斯兴、太平三堡,信丰县之杨溪堡置,治今江西省全南县。属赣州府。因在古虔
北宋置,属柘城县。即今河南柘城县东南十六里砖桥集。(1)在江苏省高邮市南部。面积46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八桥,人口2000。因镇区中心十字河上架有三座交通桥,呈“八”字形,故名。1
隋开皇初改项县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淮阳县。十六年 (596) 为陈州治。大业初为淮阳郡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陈州治。北宋宣和初为淮宁府治。金为陈州治。明洪武省入陈州。古县名。隋初改项县置,
又作洋卓云错海。即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 《程站》: 曲水至白地,由甘坝山 “下山,沿洋卓雍错海岸纡折而行,柴草稀少,沙路平坦,五十里至白地”。
在今浙江义乌市东北龙祈山村。宋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在今浙江省义乌市北。宋置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辽宁辽阳市灯塔县东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116辽阳县: 黄堡在 “县东北六十里”。产煤。
在今山西榆次市北。《旧唐书·刘武周传》: 唐武德二年 (619),“武周授金刚西南道大行台,令率兵二万人侵并州,军黄蛇镇”。
即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昆明湖。为西山诸泉汇注之湖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白浮泉水在昌平县界,西折而南,经瓮山泊,自西水门入都城焉。” 清乾隆十五年 (1750) 改名昆明湖。
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)置,属天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藉水东历当亭川,即当亭县治也。”北周改名冀城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年)置,治今甘肃省甘谷县西南。
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宜春县: 清沥江 “在府西南六十里。源出老山,经府西三十里之巩溪,又经府西十五里之丫山,分二泒,一为府西南十里之官陂水,一为古江。官陂江又分二泒: 一为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