钩深堂
在今四川涪陵市北三里北岩山麓。北宋理学家程颐谪涪州时于此注 《易经》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4涪州: 钩深堂 “在普净院之东。伊川先生注《易》 之所也,正堂三室,中以奉安伊川先生塑像。其左待制尹公祠,其右为直阁樵公祠。简池刘光祖作记”。其西侧为点易洞。
在今四川涪陵市北三里北岩山麓。北宋理学家程颐谪涪州时于此注 《易经》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4涪州: 钩深堂 “在普净院之东。伊川先生注《易》 之所也,正堂三室,中以奉安伊川先生塑像。其左待制尹公祠,其右为直阁樵公祠。简池刘光祖作记”。其西侧为点易洞。
西汉高帝七年 (前200) 置涅阳侯国,后置县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邓州市东北五十四里穰东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阳郡涅阳县注引应劭曰:“在涅水之阳。” 故名。《晋书·王如传》: 永嘉中,王如领导流
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十里南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重庆府巴县 “铜锣关” 条内: “又城南隔江有南坪关。万历中,奢崇明陷重庆,分兵四出,进攻合州,石砫宣抚女官秦良玉讨之,捲甲疾趋,潜渡重庆,营于南平关,
1928年由崇明县析置,属江苏省。治所在汇龙镇(今江苏启东市)。以滨江滨海,取“启我东疆”之意。1989年改设启东市。旧县名。1928年析崇明县置,治今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。1989年撤销,改设启东市。
明置,属广元县。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五十里朝天岭。《明史·曹变蛟传》: 崇祯十年 (1637),李自成义军由七盘关入蜀,洪承畴 “率变蛟等由沔县历宁羌,过七盘、朝天二关”。即此。清广元营设把总驻此。
①即今河北滦南县西南二十五里高庄子乡。清光绪 《滦州志》 卷8: 高各庄在 “城南七十里”。②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南十五里高各庄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4丰润县图: 西南有高各庄。
即今西藏察隅县西北波罗。清末刘赞廷 《波密日记》: “由科麦县至察隅县,计程六百三十五里。由县治西南行,三十里俄京宿,一百二十里至波罗宿。” 即此。“波罗”,藏语意为搬回。相传当地人是从外地迁回来的。
在今湖南道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道州:华岩“有两岩对峙,一明一晦”。
即流渠城。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二》 “韩陵城” 条: 流梁城 “旧亦为县治,以渠所经而名”。
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巴彦加尔嘎郎北。
明洪武二年 (1369) 置,属金山卫。治所即今上海市松江县。清康熙十七年 (1678)省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置,治今上海市松江区。属金山卫。清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