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莲川

金莲川

俗称金莲花滩。在今河北沽源县西南七十里莲花滩。为金世宗纳凉避暑之地。《金史· 世宗纪》: 大定十二年 (1172),“如金莲川”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桓州: “曷里浒东川,更名金莲川。” 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滦河,源出金莲川中。” 周伯琦 《扈从诗前序》: 自牛群头 (今河北赤城县狄石口镇北石头城子) 以北 “多异花,五色,有名金莲者,绝似荷花而黄,尤异”。盖因滦河上源由南而北百余里地皆遍生金莲花,故名之为金莲川。


原名曷里浒东川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滦河上源闪电河地区。金大定八年(1168年)以曷里浒东川遍生金莲花改名金莲川。夏季气候凉爽,泉流萦纡,沙草��茂,禽鸟众多,是金朝皇帝避暑、游猎胜地,建有景明宫、扬武殿等。元陈孚《金莲川》诗:“茫茫金莲川,日映山色赭。天如碧油幢,万里罩平野。野中何所有,深草卧羊马。昔人建离宫,今存但古瓦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隗镇

    北宋置,属密县。即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二十四里大隗镇。在河南省新密市东南部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隗,人口2360。以古代大隗山得名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又东三十里,曰大隗之山,其阴

  • 青坛山

    又作青澶山。即黎山或黎阳山。在今河南浚县东南二里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 注引 《括地志》云: “大邳山,今名黎阳东山,又曰青坛山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浚县: “东有大伾山,一名黎阳山,一名青澶山。”古山

  • 南通县

    1912年改通州置,属江苏苏常道。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49年由南通县城关区及近郊设南通市,南通县迁治金沙镇。1993年改设通州市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通州改置,治今江苏省南通

  • 春秋虢邑。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南三十里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一年 (前673),“王巡虢守,虢公为王宫于玤”。杜注: “玤,虢地。”春秋虢地。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。《左传》庄公二十一年(前673年):“王

  • 北五城县

    即北伍城县。今四川三台县。《宋书·州郡》:新城太守“北五城令,何志新分五城立”。

  • 不其山

    亦作不期山。在今山东青岛市城阳区东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太始四年(前93)“夏四月,幸不其”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逢萌“浮海至辽东,复还。在不其山隐学”。《寰宇记》卷20即墨县引《三齐记》云:“郑玄教授

  • 南并州

    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宣汉县(今四川宣汉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东北地。三年 (620) 移治新安废镇 (今宣汉县西北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  • 五台镇

    清置,属德惠县。即今吉林德惠市东五台乡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德惠县官商路:“南:五台达省。”

  • 大廉山

   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2廉州府:大廉山“在府城东一百五十里。上有大廉洞,州以此为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一》:大廉山“山形秀拔,盘礴数十里,与博白县蟠鳞山相连。大廉洞在其阳,陆湖洞在其阴

  • 西右翼前旗

    俗称默勒札萨克旗。即和硕特西右翼前旗。在今青海祁连县西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