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山郡
①十六国北凉置,治所在今甘肃民乐县境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95: 沮渠蒙逊永安十年(410),“以从弟成都为金山太守”。北魏废。
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绵州置,治所在巴西县(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)。《寰宇记》 卷83绵州:“金山郡以金山为号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绵阳、江油、安县三市县及德阳、三台等市县部分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 复改为绵州。
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绵州置,治巴西县(今四川绵阳市东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、江油、安县等市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为绵州。
①十六国北凉置,治所在今甘肃民乐县境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95: 沮渠蒙逊永安十年(410),“以从弟成都为金山太守”。北魏废。
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绵州置,治所在巴西县(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)。《寰宇记》 卷83绵州:“金山郡以金山为号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绵阳、江油、安县三市县及德阳、三台等市县部分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 复改为绵州。
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绵州置,治巴西县(今四川绵阳市东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、江油、安县等市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为绵州。
在今山西大同县东二十七里许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许家庄堡在“府东南九十里。嘉靖三十九年改民堡置戍守,万历三十九年增修。周三里有奇,堡当宣镇两镇之径道,虽近腹里,而地势平旷,嘉靖中尝为寇冲”。
唐南诏前期置,治所在云南城(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地。后改弄栋节度。
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为通砀山县孔道。明于此设曲里公馆。
在今湖南澧县东南一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竹城,“建炎、绍兴之扰,州尝寄治于仙明湖之南岸,以竹为城,至今人犹以竹城目之”。或说在今湖南岳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“刘备城”条下:“又有
在今湖北松滋县北老城镇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4江陵府:一柱观,“《皇朝郡县志》云:‘在松滋县东邱家湖中。’按《渚宫故事》: ‘宋临川王义庆在镇,于罗公洲立观甚大,而惟一柱”’。
元至正二十二年 (1362) 朱元璋改龙兴路置,为江西行省治。治所在今江西南昌、新建二县(今江西南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南昌、新建、丰城、进贤、奉新、靖安、武宁、修水等市县地。至正二十三年 (1363
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错河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洳水 “东南流径平谷县故城西,而东南流注于泃河”。民国 《平谷县志》 卷1: 洳河 “俗呼为错河,源出怀柔丫髻山入平谷西北境,下与泃河相合”。
在今江苏溧水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溧水县:马沉港“在县东南三十七里。出县东五十里分界出,流入石臼湖”。
即今河南濮阳县东二十里清河头乡。清光绪 《开州志》 卷1: “清河头庄,至州二十里。”
1913年改昌都府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。后属西康省。西藏地方政府设昌都宗。在西藏自治区东部、横断山区,北接青海省。属昌都地区。面积1.1万平方千米。人口8.9万。辖3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