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道镇
清置,属沁源县。即今山西沁源县北郭道镇。
在山西省沁源县中部。面积26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郭道,人口6250。因郭姓首先在此开发居住,位于三岔路口交通要道处,故名郭道。1949年为沁源四区。1956年改郭道乡,1958年改公社,1972年改郭道工矿区。1973年复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0年定阳乡并入。沁河上游。产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。有煤炭等资源。有煤矿、炼焦等厂。汾屯公路经此。
清置,属沁源县。即今山西沁源县北郭道镇。
在山西省沁源县中部。面积26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郭道,人口6250。因郭姓首先在此开发居住,位于三岔路口交通要道处,故名郭道。1949年为沁源四区。1956年改郭道乡,1958年改公社,1972年改郭道工矿区。1973年复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0年定阳乡并入。沁河上游。产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。有煤炭等资源。有煤矿、炼焦等厂。汾屯公路经此。
指西方国家。一般指欧、美各国。如明末成书之 《火攻挈要》,即题泰西汤若望授。
①北宋置,属长江县。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天福镇白土坝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 “客馆镇”条下:“又有白土堡在长潭之西,即故白土镇也。”②北宋置,属龙水县。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斗乡。③金置,属萧县。即今安徽萧
即布雷峰寺。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6:“布赖蚌寺俗名别蚌寺。”
1925年河北省政府析获鹿县石家庄、休门二镇合置石门市政公所,1939年设石门市,治石家庄(今河北石家庄市)。1947年11月当地解放,12月改名石家庄市。旧市名。在今河北省西部。1902—1907年
即今河北丘县西八里贺宝乡。清乾隆《邱县志》 卷1: 西北有贺家堡村。
又作剑水。即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会安加拉河处以上河段。元属岭北行省。《元史· 地理志》 西北地附录: “谦州亦以河为名,去大都九千里,在吉利吉斯东南,谦河西南,唐麓岭之北。”古水名。又译剑水、欠河
在今浙江富阳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富阳县: 涌泉湖 “在县西二十五里。溉田可四百余亩”。
即今云南盐津县。1931年盐津县由该县南郊老街迁治于此。
北宋开宝二年 (969) 于龙渠镇置,属忠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万县东南龙驹镇。南宋改为龙渠县。北宋开宝二年(969年)置,治今重庆市万州区东南龙驹。属忠州。南宋时改龙渠县。
南宋嘉定中 (1208—1224) 改大盈驿为康店驿,属南安县。即今福建南安市南康店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置康店巡司于此,并兼理驿事。境内复船山有郑成功墓。南宋嘉定中改大盈驿为康店驿,即今福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