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镇
即郑家口。今河北故城县治。清置郑家口巡司。1945年故城县迁治于此。
即郑家口。今河北故城县治。清置郑家口巡司。1945年故城县迁治于此。
即博浪沙。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关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始皇东游,至阳武博狼沙中。”即此。即“博浪沙”。
又作㞯,读作偶。又名亭山、㞯姥峰。在今江苏溧阳市东北二十五里,与宜兴市交界处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引《风土记》云:“昔有&
即今甘肃夏河县治。因拉卜楞寺而得名。1926年于此设拉卜楞设治局。1928年改置夏河县。在甘肃省夏河县西部、大夏河上游两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,有汉、藏、回等族。“拉卜楞”
故地一般以为在今非洲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岸之拍培拉附近。为古代东西方交通线上之重要港口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大食 “海中有拨拔力种,无所附属。……数为大食所破略”。
亦作云溪港。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临湘县:云溪水在“县西南四十里。源出崖岭,流经县南三十五里,汇为松阳湖。又象骨港,亦自县西南,东出松阳湖流合焉,注于大江”。
明永乐十年 (1412) 置,属镇沅府。治所在禄平寨,又作六谷寨 (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南五十一里河口)。清废。明永乐十年(1412年)置,治今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,属镇沅府
五代汉乾祐元年 (948) 置,治所在解县(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三十五里解州)。北宋辖境相当今山西运城市及闻喜县地,金以后扩大至今夏县、芮城、平陆等县地。金兴定四年 (1220) 移治平陆县(今平陆县西南
西晋光熙元年(306)封司马腾为东燕王,都城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。后废。西晋光熙初置,治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。永嘉二年(308年)诏车骑将军王堪屯此,以拒石勒。北魏废。
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。《元史·特薛禅传》: 至元七年 (1270),斡罗陈万户及其妃囊加真公主请于朝曰: “本藩所受农土,在上都东北三百里答儿海子,实本藩驻夏之地,可建城邑以居。” 即此。
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 峡头山 “在富川县南二十里。富川经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