邺山讲堂
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南三十二里(龙海市西北江东桥畔邺侯山麓)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邺山讲堂“在龙溪县柳营江。明黄道周讲学于此。四方人士多从之游。中有蓬莱峡、避雨岩诸胜”。
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南三十二里(龙海市西北江东桥畔邺侯山麓)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邺山讲堂“在龙溪县柳营江。明黄道周讲学于此。四方人士多从之游。中有蓬莱峡、避雨岩诸胜”。
明置,属广宁后屯卫。即今辽宁义县西南四十里大定堡满族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大定堡“官军三百五十一员名。堡东刘温屯可屯兵,十方寺可按伏”。
在今山东惠民县南。 《旧唐书·李师古传》: “棣州之盐池与蛤岁出盐数十万斛……而蛤为纳所据, 因城而戍之, 以专盐利。”
明置,在今云南永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永平县:永平驿“在县治东五里”。
北宋置,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。 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建阳县有“黄柏洋、武仙、大同山、瞿岭四银场”。
明正统九年 (1444) 改施秉长官司置,属镇远府。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。天启元年 (1621) 废。崇祯四年 (1631) 复置,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移治偏桥卫城 (今施秉县)
唐安西都护府地。在今新疆温宿县东(一说即今拜城县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俱毗罗城又六十里至阿悉言城。”
即今青海共和县东北倒淌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辉特部南一旗: “巴彦诺尔在青海东南,周四十余里。水西北流出,屈曲三百数十里,入和尔必拉。”
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玉山下。唐博陵崔兴宗宅,亦曰东山草堂。杜甫有 《九日蓝田崔氏庄》诗。
即今四川涪江支流梓江 (梓潼水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射洪县: “县有梓潼水,与涪水合流,急如箭,奔射涪江口,蜀人谓水口曰洪。” 《新定九域志》卷7: 射江,“郦道元 《水经注》: 涪江水东南合射江,故
即今安徽太和县西北八里旧县镇。清光绪重修《安徽通志》卷42颍州府太和县:旧县集“为太和第一镇市”。因宋为泰和县治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