逢龙城
在今安徽潜山县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臧霸传》: “ (韩) 当遣兵逆霸,霸与战于逢龙。” 即此。唐置皖城县于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125怀宁县 “废皖城,唐武德五年大使王宏让析置,在古逢龙城内”。
在今安徽省潜山县北皖水北岸。三国时魏将臧霸讨吴将韩当,迎战逢龙,即此。
在今安徽潜山县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臧霸传》: “ (韩) 当遣兵逆霸,霸与战于逢龙。” 即此。唐置皖城县于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125怀宁县 “废皖城,唐武德五年大使王宏让析置,在古逢龙城内”。
在今安徽省潜山县北皖水北岸。三国时魏将臧霸讨吴将韩当,迎战逢龙,即此。
①西魏大统十二年(546)改化政郡置,属夏州。治所在岩绿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市和横山县西部、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置,为弘州治。
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信安县置,属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东南。五年 (622) 属晋州。贞观四年 (630) 自故城移治今江口场 (旧名信宁场),十一年 (634) 属黔州。北宋嘉祐八年 (10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秦淮河上。三国吴时名新桥,唐时谓之万岁桥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“饮虹桥一名新桥,在凤台坊。……乾道五年史公正志重建,上为大屋数十楹,极其壮丽,与镇淮桥并列。”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
又名全鸠里、全节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鸠水西。《汉书·戾太子传》: “太子之亡也,东至湖,臧匿泉鸠里。”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阌乡东南。《汉书·戾太子传》:“太子之亡也,东至湖,藏匿泉鸠里。”
明洪武初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韶州府(今广东韶关市)。寻改为韶州守御千户所。
即今辽宁铁岭市北柴河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新兴县 “北有柴河”。明 《全辽志》 卷1铁岭卫: 柴河在 “城北二里。源出城东松山之西诸山,西流由北城入辽海”。辽河支流。在辽宁省东部。源于清原满族自治县南米
南朝宋置,属晋寿郡。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四十里。《宋书·氐胡传》:元嘉十八年(441)氐王杨难当“倾国南寇,规有蜀土,虑汉中军出,遣建忠将军苻冲出东洛以防之”。即此。西魏于此置东洛郡。在今四川
即淮源庙。在今河南桐柏县城关镇东关。《元和志》 卷21桐柏县: “淮渎庙,在县西六十里桐柏山东北。”
在今江苏苏州市古城西南隅盘门内。是苏州最早的一座佛塔。寺原名普济禅院,三国吴赤乌四年(241)孙权为康居国 (在今中亚) 僧人性康建造。赤乌十年(247) 建十三层宝塔。今塔建于北宋景德元年 (100
一作倭赤。即今新疆乌什县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2:乌什城据默尔彻尔山,“回语谓山石突出为乌赤,乌什即乌赤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