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迤南道

迤南道

清乾隆三十一年 (1766) 分迤东道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在普洱府城 (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)。领普洱、镇沅、元江、临安四府,辖境约当今云南景谷、镇沅、新平、峨山、华宁、开远等县、市以南地区。光绪十三年 (1887) 分出临安府。清末领普洱府、元江州及镇沅、镇边两厅,辖境约当今云南沧源、景谷、镇沅、新平等县以南地区。1913年改滇南道。


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分迤东道置,驻普洱府城(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)。辖临安、普洱、元江、镇沅四府、州。清末辖普洱、元江、镇沅、镇边四府、州、厅。1913年改置滇南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渡哑出卡

    在今四川雅江县河口镇西岸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中渡哑出卡土百户。后废。

  • 蓝口镇

    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蓝口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 “其地为龙川往来孔道,古为石砦,临河险峻。”在广东省东源县东部。面积196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蓝口圩,人口5340。因濒临蓝

  • 锦绣川

    一名北川。在今山东济南城南五十里。源出梯子山云梯涧,西流径中宫镇南入玉水,亦名中宫河。即 《水经注》 之玉水。清道光 《济南府志》 卷6 《山水》: “锦绣川在中宫东,……俗名谓之大涧沟。”

  • 白杨门

    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马邑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马邑县:白杨门“在县北。明初,元兵围大同,李文正出雁门,趣马邑,进至白杨门,败其众,大同围解”。在今山西省朔州市马邑北。《明通鉴》:洪武二年(1369年),

  • 㡉县

    又作惤县、 ��县。 西汉置, 属东莱郡。 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 据许慎 《说文》: “㡉, 布也, 出东莱。” 县以㡉布得名。 东汉为侯国

  • 曹泊店

    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南五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乐亭县: 曹泊店在 “县西南五十里海中。海水咸苦,店有泉独甘冽,渔海者资焉”。

  • 小坪

    即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东旧城村。明天顺六年(1462)连山县徙治于此。

  • 凿台 (臺)

    战国赵地,在今山西榆次市南约十里郭村。《战国策·秦第四》: “知氏伐赵,胜有日矣,韩、魏反之,杀之于凿台之下。”唐代为洞涡水侵圯,无复遗迹。

  • 长滨铁路

    即中东铁路长滨段。自今吉林长春至黑龙江省哈尔滨。全长240公里。今为京哈线的一段。自吉林省长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。长242千米。现为哈大铁路最北段。

  • 温汤盐井

    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万岁县 “有盐” 指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开县: “三潮溪在县东北五十里温汤井侧。《志》云: 井有三水: 曰杉木、曰柏木、曰龙马,皆开煎盐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