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赶水镇

赶水镇

即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二十里赶水镇。明嘉靖十一年 (1532) 移东溪巡司于此。


在重庆市綦江县南部。面积198.2平方千米。人口7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赶水,人口2.5万。宋名捍水,后演变为赶水。曾为南平军、南川县、綦江县长官司治所。清末置赶水镇,徙东溪巡检司于此。1952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61年析集镇部分置赶水镇。1984年赶水乡并入。2001年原土台镇5个村及居委会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蔬菜等。有电力、水泥、建筑、机械加工等厂。向为县境中、南部商贸中心。渝黔铁路和公路经此,并设铁路编组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栏杆集

    即今河南淮滨县北十八里栏杆镇。旧属息县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7: 咸丰七年 (1857)四月,“自古陈仓 (案: 应为固城仓) 至栏杆集数十里,贼踪略尽”。

  • 桥坝河镇

   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桥河乡。民国 《綦江县志》 卷1: 桥坝河场 “在遵里,通贵州大道,治南十里,始光绪初期”。

  • 长乐河

    在今四川宣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东乡县:长乐河“在县南。其源为白龙、赤甲二泉,会而为河,下流达于渠江”。

  • 王母礁

   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六十里壶井山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长乐县“壶井山”条:“又有王母礁,在壶井山南。二礁对峙海中。宋末,杨妃负广王、益王,航海时经此。”

  • 湘东郡

    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置,治所在酃县(今湖南衡阳市东)。以在湘水之东而命名。辖境相当今湖南衡东、攸县、茶陵、安仁、炎陵、常宁及衡阳市东部地区。东晋太元二十年 (395) 移治临烝县(今衡阳市)。

  • 合水镇

    在今四川蒲江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贞明四年(918),王衍贬太傅张格为茂州刺史,“格寻再贬维州司户, 庾凝绩又奏徙格于合水镇”。胡三省注:“《九域志》:邛州蒲江县有合水镇。”(1)在湖南省泸溪县南

  • 绥戎郡

    西魏改白水郡置,属武州。治所在白水县(今甘肃武都县东北龙坝乡)。北周废。西魏时升白水县置,治今甘肃省武都县北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一带。北周时降为建威县。

  • 五都

    ①战国齐以国内五城置五都,性质略同于其他各国的郡,设有经过选练的常备兵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齐宣王“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,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”。《索隐》:“五都即齐也。按:临淄是五都之一也。”五都无定

  • 白溪口市

    明置,即今浙江武义县东北白溪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金华府武义县:“北有白溪口市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93武义县:白溪口市“在县北五里永康溪东岸。南行者由此舍舟登陆,北行者由此舍陆而舟之处也”。即今浙江省武

  • 梓亭寨

    宋置,在今浙江庆元县西平岭岗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庆元县: 梓亭寨 “在县西。宋置梓亭巡司。元因之。后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