贡山设治局
1932年改菖蒲桶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。民国《云南行政纪实》:“治所在高黎贡山间,因以命名。”1952年改贡山县傈傈族自治区。1954年改贡山县。1956年改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。
1935年由菖蒲桶行政区改置,治打拉(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)。1949年改贡山设治区,迁茨开(今县治茨开镇)。1952年升贡山县傈僳族自治区(县级),1954年改贡山县。
1932年改菖蒲桶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。民国《云南行政纪实》:“治所在高黎贡山间,因以命名。”1952年改贡山县傈傈族自治区。1954年改贡山县。1956年改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。
1935年由菖蒲桶行政区改置,治打拉(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)。1949年改贡山设治区,迁茨开(今县治茨开镇)。1952年升贡山县傈僳族自治区(县级),1954年改贡山县。
唐建。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籍田镇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籍县:“东五里有汉阳堰,武德初引汉水溉田二百顷,后废。文明元年,令陈充复置,后又废。”在今四川省双流县籍田镇东。唐武德初引汉水溉田二百顷,后废。文
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乐至县: 胜水河在 “县东六十里。一名倒流河。北流入遂宁县界,入于涪江。亦曰倒流溪”。
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故城县: 潢卢河 “一名索卢河。亦曰枯河。其水无源,数年一至泛溢,则波涛汹涌,漂庐拔树,随流而下。遇旱辄涸,民播种其中,收获倍利。北流入冀州枣强县界,或以为即卫
即伞子山。在今四川阆中市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7阆州:北岩“在州北五里,有曰伞盖山,乃高僧宣什道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保宁府阆中县:伞盖山在“府北五里, 中高四下,其状如盖。相传为府主山。其相连者曰北
西汉置,为北海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。东汉属北海国。晋属东莞郡,后属高密郡。北齐省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。为北海郡治。北齐省。
即百丈山。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灵川县:北障山在“县北十里。倚峙如屏障,与临桂尧山对峙,高广称之,《志》亦谓之元山。山周环有泉百源,其著者曰滑石泉”。
约在今四川西昌市境。明万历中,有安四儿者据此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 “土木安四儿者,居连昌城中,潜剽掠于外。至是知祸及,率党数百人走据虚郎沟”,为明军所获。
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(金顶镇) 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7兰州: 雪盘山在“州 (今金顶镇) 南十里。四时常积雪,下有白石溪”。又称雪斑山、雪邦山。在云南省西部,为澜沧江以东、兰坪白族普米
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四十六里杨林沟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汉川县西南有杨林集。
在今云南施甸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施甸长官司: “西有坪市河,下流入于怒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