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谷口

谷口

①即今福建古田县西南谷口村。元设谷口巡司于此。明正统间废。

②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),前秦符丕帅众三万自枋头将归邺城,与檀玄“战于谷口,玄兵败”。即此。

③亦名瓠口。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五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醴泉县:“本汉谷口县地……当泾水出山之处,故谓之谷口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秦国“北有甘泉、谷口”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韩“使水工郑国间说秦,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,并北山东注洛”。《索隐》:“瓠口即谷口,乃《郊祀志》所谓‘寒门谷口’是也。”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太始二年,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。引洛水,首起谷口,尾入栎阳,注渭中,袤二百里,溉田四千五百余顷, 因名曰白渠。”皆此。


(1)古邑名。即瓠口。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。其地当泾水出山谷之口,故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范雎谓秦昭公曰:“大王之国,北有甘泉、谷口。”《史记·河渠书》:韩国水工郑国向秦王建议,“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,并北山东注洛。索隐:瓠口即谷口”,皆即此。西汉文帝时置谷口县。(2)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南淇门渡西。东晋太元十年(385年)檀云为前秦苻坚战败于此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珠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新添葛蛮长官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平塘县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后废。

  • 野鸡河

    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古日古勒台河。《清一统志 · 巴林部》: 野鸡河 “在旗北一百里。蒙古名戈尔戈台。源出葱山,东南流,入黑河”。

  • 裴家营堡

    即今甘肃古浪县东裴家营乡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 裴家营堡 “城周四里有奇,本朝初设守备,今改把总”。

  • 鉏任

    春秋许地。在今河南许昌县境。《左传》:成公四年 (前587),“郑伯伐许,取鉏任、泠敦之田”。

  • 界牌口

    在今湖北随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随州 “出山店” 条下: “万历初,议者以出山、小林、界牌三处,俱离州二百余里,当河南桐柏、信阳等县连界之冲,为流寇必由之地。……请添设州佐于界牌镇,庶几可专事防

  • 朗岭宗

    即南木林宗。今西藏南木林县。

  • 鄂敦他拉

    一作鄂端诺尔、火敦脑儿。蒙古语谓星为鄂敦,水滩曰他拉,诺尔意为池,即星宿海。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北麻多乡境。《清一统志· 青海厄鲁特》: 黄河源 “名阿尔坦河,流入鄂敦他腊”。

  • 仙鹤岭

    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聂都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仙鹤岭在“府西八十里。一名双鹤洞,亦曰石室洞,又名聂都洞,即上犹县聂都山之别峰也。洞门可二寻, 中平,可容百人。别有岩穴,相去一二里,玲珑相通

  • 利乡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中部或北京市西南部。东汉废。

  • 大邑坪

    在今四川汶川县南五十八里羊店(大邑坪)。《清一统志·茂州》:大邑坪“在汶川县南。悬崖临江,地势险固,为金川要路。现设塘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