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陵峡

西陵峡

①长江三峡之一。在今湖北宜昌县西。东起宜昌市西北南津关,西至秭归县香溪口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西陵峡。《宜都记》曰: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,至峡口一百许里,山水纡曲,而两岸高山重嶂,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。绝壁或千许丈,其石彩色形容,多所像类。林木高茂,略尽冬春,猿鸣至清,山谷传响,泠泠不绝,所谓三峡,此其一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7夷陵县:西陵峡“在县西北二十五里。《吴志》云:陆逊破刘玄德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,即此是也”。

②即长江三峡之瞿唐峡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三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48夔州:“瞿塘峡在州东一里,古西陵峡也。连岩千丈,奔流电激,舟人为之恐惧。”


长江三峡之一。因峡东口西陵山得名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江水又东逕西陵峡。”《宜都记》曰:“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,至峡口一百许里,山水纡曲,而两岸高山重嶂,非日中夜半,不见日月。绝壁或千许丈,其石彩色形容,多所像类。林木高茂,略尽冬春。猿鸣至清,山谷传响,泠泠不绝。所谓三峡,此其一也。”西起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,东至宜昌市南津关,全长120千米,为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。分为四段:官渡口至香溪间为香溪宽谷(长约45千米);香溪至庙河为兵书宝剑峡、牛肝马肺峡和崆岭峡;庙河至南沱间为庙南宽谷(长约33千米);南沱至南津关间为灯影峡及黄猫峡。狭谷段合长42千米,两岸峭壁巉岩,以牛肝马肺峡最险。多险滩急流。沿岸为中国柑橘主产区,并有黄陵庙、三游洞、陆游泉等名胜古迹。

西 陵 峡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松溪县

    北宋开宝八年 (975) 改松源县置,属建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松溪县。以松溪为名。元属建宁路。明、清属建宁府。民国初属建安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60年与政和县合并,改名松政县。1962年复置。19

  • 暖池塘

   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暖池塘乡。民国 《锦西县志》 卷1: 暖池塘镇 “西北有暖泉,故名”。

  • 伊克克穆河

    即大克穆河。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(安哥拉河口以南)。有二源,据《乾隆内府舆图》,北源为贝克穆河(今名大叶尼塞河),在萨彦岭南,纳诸水西流折南流,会华克穆河;南源为华克穆河(今名小叶尼塞河),在库苏古尔

  • 银雀山

    在今山东临沂市南,与金雀山相对。1972年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大量竹简,其中有失传一千七百多年的 《孙膑兵法》 及 《孙子兵法》、《六韬》、《尉缭子》 等。

  • 巴铃箐

    即今贵州兴仁县东北巴铃。《清一统志·兴义府》“阿坚屯”条引《黔记》:“自(安南县)南门小路四十里至阿坚屯,三十里至独脚屯,四十里至巴铃箐,树木蓊翳。”

  • 蜀郡

    周赧王元年 (前314) 秦惠王置,治所在成都县 (今四川成都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31成都府: “以蜀山以为郡名。” 西汉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以南,北川、彭县、洪雅以西,峨边、石棉以北,邛崃山、大渡河以

  • 赤竹山

    在今湖南黔阳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1沅州:赤竹山“在江安寨东六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黔阳县“金龙山”条下:“赤竹山在县(治今黔城镇)东百四十里。冈陇盘纡,多赤竹。”

  • 纳甲城

    宋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秦安县。金正隆中升为秦安县。北宋置,即今甘肃省秦安县。属秦州。金正隆中升为秦安县。

  • 石锥壁

    在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东中条山支峰石锥山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),魏长孙稚“使其子子彦与侃帅骑兵自恒农北渡,据石锥壁”。胡注引《五代志》:“河东郡虞乡县有石锥山,于此筑垒壁也。”在今山

  • 北庭

    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(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)。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。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。(1)东汉建武二十四年(48年)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,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。(2)唐方镇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