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渚

西渚

①又名西津渡、京口渡。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部江边,为南北对渡口。《宋书·刘景素传》:元徽四年(476),刘景素攻京口,“时张保水军泊西渚”。即此。

②亦作西陼、南堂西渚、鹦鹉州西渚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南齐永元末,萧衍攻郢城,“乃命(邓)元起进据南堂西渚”。《资治通鉴》胡注:“南堂在郢城南,西近江渚。”


又称西津渡、蒜山渡、京口渡。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城西。南朝宋元徽四年(476年),刘景素据京口起兵,败右军将军张保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逆畤

    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北顺平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哀公四年 (前491),“ 国夏伐晋,取邢、任、栾、鄗、逆畤、阴人、盂、壶口”。战国改称曲逆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北省顺平县东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四年(前49

  • 华胥山

   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:华胥山“在莆田县东南,与湄州屿隔海相望。下有东西两澳,东为南日山水寨,南为吉了巡司。居民蕃盛,商旅辐辏”。

  • 白木陂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,覆舟山之东。《晋书·苏峻传》:峻“将回趋白木陂,牙将彭世、李千等,投之以矛,坠马,斩首脔割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三鸦路

    自河南南阳盆地循今白河支流口子河谷北行,逾伏牛山分水岭循瀼河谷抵鲁山,为南阳北通汝、洛之捷径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典》南阳郡向城县:“北重山在县北,即是三鸦之第一,又北分岭山,岭北即三鸦之二鸦也,其第三

  • 扶欢山

    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八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0:扶欢县“以县东扶欢山为名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扶欢山“唐以之名县。今谓之寨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扶欢山,“《旧志》:县有砦子山。明万历中,

  • 金城

   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江南岸。相传三国吴筑。东晋南渡后曾侨置琅邪郡于此。《晋书·元帝纪》: 东晋永昌元年 (322),王敦以诛刘隗为名举兵,“刘隗军于金城”。即此。②在今江苏句容县北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

  • 倭尔齐噶珊

    亦名窝儿七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切尔内角附近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东岸有“窝儿七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卷17: 混同江南岸,东

  • 大孤山港

    即今辽宁东港市西、大洋河口西之孤山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叆阳堡有“大孤山墩”。即此。因山而名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)中日甲午之战、三十年(1904)日俄之战, 日军均由此登陆。

  • 巫县

    战国秦昭襄王三十年(前277)改楚巫郡置,属南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巫县“有盐官”。三国蜀汉属巴东郡。西晋为建平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巫山县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重庆市巫山县北。因巫山得

  • 蔽山

    在今湖北安陆市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安陆县: 蔽山 “山如屏嶂,遮蔽南北,其阴即应山县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