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淮郡
北魏置,属南襄州。治所在钟离县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西魏改为西淮安郡。
北魏置,治钟离县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西魏改置洞川郡。北周废。
北魏置,属南襄州。治所在钟离县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西魏改为西淮安郡。
北魏置,治钟离县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西魏改置洞川郡。北周废。
即中央革命根据地。
在今湖南凤凰县北三十七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 谓 “在高山脚下,负山而立,颇为雄峻”。
一名山。 在今山西祁县东南。 《元和志》卷13祁县: “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。”
明正德十四年(1519)六月分南靖、漳浦二县地置,属漳州府。治所在河头中营(今福建平和县西南九峰镇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平和县:“正德十四年,南赣抚臣王守仁讨平象湖‘贼’,上言河头之地,北与芦溪
或作狄丘。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 “肥水又北径荻城东,又北径荻丘东。” 《魏书·李神传》: “转宁远将军、陈留太守,领狄丘戍主。”
在今越南莱州省黑河以北的勐蚌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雍正四年 (1726) 设掌寨。
又名书山、大章山。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书山“一名太傅山。以邑人卢光稠尝居山下,后赠太傅,故名”。
亦作铁坚古山。在今蒙古国西部巴彦乌列盖省阿尔泰山之小山。《元史·土土哈传· 牀兀儿》: 至元五年 (1268),讨叛王海都等,“海都兵越金山而南,止于铁坚古山,因高以自保。牀兀儿急引兵败之”。又 《囊
东汉改郻县置, 属巨鹿郡。 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南新城东北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一》: “光武击铜马于。” 即此。 北魏移治今深州市西旧州, 属巨鹿郡。北齐改为安国县。
清乾隆五十二年 (1787) 改诸罗县置,属台湾府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嘉义市。据 《清高宗实录》称,林爽文起义时攻打诸罗县城,“城内义民帮同官兵奋力守御,保护无虞。该处民人急公向义,众志成城,应锡嘉名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