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荆紫关

荆紫关

一名荆子关。即今河南淅川县西北八十八里荆紫关镇。清王定安 《求阙斋弟子记》 卷12: 同治五年 (1866) 七月,上谕: “张、牛等股有向淅川、内乡之意,而荆紫关、潼关为入陕通衢。”


又称荆子关、荆子口关。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城关镇西北。南临丹江,北负群山,为豫、鄂、陕三省交通咽喉,历为交通、军事、商业要津。西汉时名草桥关。明代以关后山上长满荆条,荆花盛开时遍地荆籽飘落,改名荆籽关。后以荆花呈紫色,遂雅称今名。金正大八年(1231年)武仙由荆子口会邓州军,以抗蒙古军队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腊 (臘) 耳山

    亦作蜡耳山。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、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之腊尔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麻阳县: 蜡尔山 “ 《防险说》: 麻阳蜡耳、镇筸、洞平诸山,为苗蛮巢穴,周回千数百里,悬崖鸟道,丛箐栉比,岚瘴蒸郁,

  • 依耐国

   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今新疆叶城县南。西域古国名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西南。汉属西域都护。

  • 金清港

    即今浙江黄岩市东南六十里金清镇。清设金清汛。光绪 《黄岩县志》 卷7 “金清台” 后案语称: “金清港有炮台一,阮文达元抚浙时筑,今圮。”

  • 明弘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明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甘禄一带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废入越裳县。

  • 木门镇

    北宋置,属流江县。即今四川大竹县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8:大竹县“昔治在凤来乡,接渠县界,今治在木门镇。《志》云:县东门城内二小冈上,有两木对生交合,形如阙门,元徙县治于此”。在四川省旺苍县东南

  • 小海寨

    又名虎墩。在今江苏大丰县南小海镇。宋范仲淹倡筑捍海堰起此。

  • 三要司

    即今陕西洛南县东南三要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民国初置县佐。

  • 新泰州

    蒙古太宗二年 (1230) 升新城县置,属大都路。治所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新城镇。七年(1235) 废。

  • 金昌府

    金兴定元年 (1217) 改河南府置,建号中京。治所在洛阳县 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渑池县以东,巩义、登封二市以西,北起黄河,南至伊川县地。元改为河南府路。金兴定元年(1217年)改河南府置

  • 马下山

    在今湖北蕲春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蕲州:马下山“在州西六十里。高峻难登。相传汉高祖讨英布,下马过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