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舞阳县

舞阳县

①秦置,属颍川郡。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8: “在舞水之阳,因名。” 三国魏属襄城郡。南朝宋废。唐开元四年 (716) 复置,属仙州。治所在今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。二十六年 (738) 属许州。元和十三年 (818) 移治吴城 (在今舞阳县东)。北宋属颍昌府。金泰和八年 (1208)移治今舞阳县,属裕州。蒙古至元三年 (1266) 废。后复置。清属南阳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②三国吴改无阳县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。东晋义熙中移治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。 南齐改名��阳县。


(1)古县名。三国吴置,治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北。属武陵郡。东晋时移治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。南朝齐改㵲阳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中部。属漯河市。面积776平方千米。人口60.7万。辖7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舞泉镇。因县城在舞水(今三里河)之北,故名。战国为魏舞阳邑。秦置舞阳县,治今县西北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舞阳县“在舞水之阳,因以名县”。西汉置定陵县,治今舞阳县北北舞渡。南朝宋废舞阳县。北魏皇兴元年(467年)改定陵县为北舞阳县。孝昌中析置西舞阳县,治今舞阳县西。永安中置定陵郡,治北舞阳县。东魏废西舞阳县。隋开皇初废定陵郡,县属颍川郡。唐贞观初废北舞阳县;开元四年(716年)在秦舞阳县城(今舞阳县西北)复置舞阳县,属许州。元和十三年(818年)移治吴城镇(今舞阳县东吴城)。宋因之。金初移治舞泉镇(今舞阳县城),初属许州;泰和八年(1208年)属裕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废县,设北舞镇巡检司。元大德七年(1303年)废,复置舞阳县,属裕州。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南道,1914年属汝阳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许昌专区,1969年属许昌地区,1986年属漯河市。地处黄淮洪积平原,沙河、泥河、澧河流经境内。县东部沙河、澧河之间为泥河洼畜洪区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大豆、芝麻、烟叶。工业有机械、化工、酿酒、建材、造纸等。许泌、漯叶公路经过县城。古迹有贾湖遗址、阿岗寺遗址、湖南郭遗址、彼岸寺大殿、山陕会馆彩牌楼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失怜站

    元置,在今黑龙江嫩江县南伊拉哈镇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奴迷百三十(里)失怜。”明废。

  • 南定营

   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南。《清 一统志·琼州府二》: 南定营 “在临高县西南一百里。明万历十七年置于番豹山,复移居蹄村,更名南略营。本朝仍日南定,拨把总防守”。

  • 盈川山

    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洋水县: 盈川县 “以县南有盈川山为名”。

  • 荡州

    隋大业元年 (605) 置,治所在比景县 (今越南平治天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)。三年 (607) 为比景郡。

  • 三音诺颜旗

    即赛音诺颜旗。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所属二十四旗之一。驻地即今蒙古国前杭爱省海尔汗都兰。

  • 经水

    ①即今四川雅安市南之周公河,为青衣江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雅州: 周公山 “下有经水,一名周公水”。②在今四川荥经县南,为荥经水支流。清乾隆《雅州府志》 卷1: 经水 “在县南。源出瓦屋山,由改丁烟

  • 建水州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临安路。为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驻地。治所即今云南建水县。明代为临安府治。清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降为县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大理阿僰部为建水州,治今云

  • 采亭桥河

    即古蓝水。今河北玉田县西兰泉河。《清一统志·遵化直隶州一》: 采亭桥河 “源出三乐台山,西流会螺山寺泉,又西南入宝坻县蓟运河。其水清冽,而泥蓝于靛,亦名蓝水”。

  • 平曲城

    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二十五里。《史记·孝景本纪》:六年(前151年),封“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”。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平曲县故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里。”在今河北省霸州市东。西汉景帝封公孙浑邪为平曲侯,即此

  • 高山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临淮郡。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南。东汉属下邳国。晋永嘉后废。②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属郎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东南。后废。十三年 (639) 复置,属播州。十四年 (640) 改为舍月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