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西周封国。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胙城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四年 (前636),富辰谏曰: “凡、蔡、邢、茅、胙、祭,周公之胤也。” 杜注: “东郡燕县西南有胙亭。” 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濮水 “又东径胙亭东注,故胙国也”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东郡燕县: “有胙城,古胙国也。”


古国名。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。即今河南省延津县北胙城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年):富辰曰:“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,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……凡蒋、邢、茅、胙、祭,周公之胤也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东郡燕县:“有胙城,古胙国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由里山

    一名九里山。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花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江阴军:九里山“又名由里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0常州府:由里山“在江阴县东南一十五里。山巅出云。邑人视为雨候。上有龙祠,旱祷有应”。

  • 莲花关

    在今广西田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奉议州: 莲花关,“ 《图经》 云: 在州北,与田州接界处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莲花关“在奉议州北莲花山”。

  • 彭原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彭阳县置,属宁州。治所即今甘肃西峰市北彭原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3彭原县: “因彭池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北地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于此置彭州。贞观初州废,县属宁州。北宋熙宁

  • 敛盂

    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八年 (前632),“晋侯、齐侯盟于敛盂”。杜注: “卫地。”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八年(前632年):“晋侯、齐侯盟

  • 大茂山

    即恒山。又名神尖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。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24:“北岳常岭(恒山),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。半属契丹,以大茂山分脊为界,岳祠旧在山下。”即此。

  • 阴县

    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。三国魏属南乡郡。晋属顺阳郡。南朝宋属广平郡。西魏改阴城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。属南阳郡。三国魏属南乡郡,西晋太康后属顺阳郡,南朝宋

  • 白涂河

    相当今江苏兴化市东白塘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兴化县“海陵溪”条下:“县东北为白涂河,西接海陵溪,东经平望湖,又东合串场河,亘百二十里。”

  • 飞云江

    即今浙江瑞安市南飞云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温州府瑞安县:“城南有安阳江,源出福建政和县及青田县界,合流至此,曰瑞安江,亦曰飞云江。”在浙江省南部。旧名安固江,又称瑞安江、安阳江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飞云关“

  • 李钢堡

    明置,属宁夏前卫。即今宁夏贺兰县北立岗镇。清设把总驻防。民国时,名李哥铺。

  • 沛国

    东汉建武二十年(44)改沛郡置,治所在相县(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萧县、亳州、固镇、五河、灵璧、淮北、濉溪、宿州、宿县及江苏沛县、丰县、河南永城等县市地。三国魏移治沛县(今江苏沛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