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城泺
在今河北沽源县北。《金史·宗翰传》:天辅六年(1122),“杲军出青岭,宗翰军出瓢岭,期于羊城泺会军”。《清一统志·科尔沁》:羊城泺“蒙古名尹兀哈台,在左翼后旗东南一百五十里。源出边内流入境,北流会卓索河”。
在今河北沽源县北。《金史·宗翰传》:天辅六年(1122),“杲军出青岭,宗翰军出瓢岭,期于羊城泺会军”。《清一统志·科尔沁》:羊城泺“蒙古名尹兀哈台,在左翼后旗东南一百五十里。源出边内流入境,北流会卓索河”。
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北一百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: 麻线岭 “明成化八年,参议严宪凿山开道,以通馈饷”。
唐置羁縻州,属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安宁县 (今广西柳江县西南)。北宋庆历四年 (1044)废。唐置羁縻州,治安宁县(今广西柳江县西南、忻城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、忻城二县间地。北宋庆历四年
在今贵州水城县南。清置阿札汛,有把总驻此。
在今辽宁凤城市西北,与岫岩满族自治县连界。《清 一统志 · 奉天府一》 “凤凰山” 条下: “帽盔山在凤凰城西南五十里,六道河发源于此。”
在今陕西武功县 (普集镇) 西北武功镇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乾州》: 绿野书院 “在武功县治南,旧为绿野亭。宋儒张载讲学处。明弘治中改建书院”。
指今四川青衣江支流安河溪。《元和志》卷32洪雅县: “县西有洪雅川,以名县。”
即今陕西韩城市南芝川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陶渠水 “出西北梁山……南径高门南,又东南径华池南,溪水又东南径夏阳县故城南,又历高阳宫北,又东南径司马子长墓北,溪水东南流入河”。《水经注疏》: “会贞按
在今江西永新县南三十五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西省永新县东南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清因之。后废。
北宋置,属阳信县。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南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在今山东省阳信县东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“阳信县有钦风、西界二镇,”即此。
即今广东化州市东北宝圩镇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 卷10化州: 宝圩在 “州北一百九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