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林河
①即今内蒙古集宁市北之霸王河。《清一统志·察哈尔·正黄旗》:纳林河“在旗西北六十里。源出正红旗察哈尔界内, 南流入希尔池”。
②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之纳伦河。清《阿文成公年谱》卷1:乾隆二十五年(1760),侍卫铁柱告称:“八月二十七日, 由巴勒浑岭行八百里至纳林河,河两岸俱有布鲁特等游牧耕种。”
③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塔尔迪库尔干南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4:“纳林河西北流八十里,有噶克察摩多水自北来入之。……流径喀喇塔拉山口之南是为库克乌苏河。”
①即今内蒙古集宁市北之霸王河。《清一统志·察哈尔·正黄旗》:纳林河“在旗西北六十里。源出正红旗察哈尔界内, 南流入希尔池”。
②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之纳伦河。清《阿文成公年谱》卷1:乾隆二十五年(1760),侍卫铁柱告称:“八月二十七日, 由巴勒浑岭行八百里至纳林河,河两岸俱有布鲁特等游牧耕种。”
③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塔尔迪库尔干南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4:“纳林河西北流八十里,有噶克察摩多水自北来入之。……流径喀喇塔拉山口之南是为库克乌苏河。”
一名聚落堡。在今山西大同县北三十里聚乐堡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“聚落堡在大同县(治今大同市) 东六十里。……明天顺三年筑堡,城周三里。”
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一带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火寻国 “其君治急多飓遮城”。
一作连木齐木台。清乾隆年间置,即今新疆鄯善县西连木沁镇。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3吐鲁番:连木沁台“东至辟展台六十里”。
即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北小江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又名丁里村。在今安徽萧县东南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9萧县:“丁公山,在县东南二十里。丁公追汉高帝处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5:“楚汉相攻,高祖败,薛人丁固追之,即此也。”
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。粤汉铁路经此。区片名。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北部,西靠珠江支流增埗河。唐时已有人聚居,日久渐成村庄。因地处城西,统称西村。现多高层建筑。有冶金、机械、建材、轻工、皮革、食品、塑料等企
东汉兴平二年(195)孙策分豫章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石阳县(今江西吉安市东北)。三国吴移治高昌县(今江西泰和县西北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永新、峡江、乐安、石城以南地区。西晋太康中复徙治石阳县。辖境大大
一名察赤。明西域国名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达失干“西去撒马儿罕七百余里。城居平原,周二里”。
①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(巫)县之东北三百步有圣泉,谓之孔子泉。其水飞清石穴,洁并高泉,下注溪水。”②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贵州宣慰司:圣泉“在宣慰司城(今贵阳市)
在今贵州安顺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普定卫: “普利驿在城南门外,隶安顺府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 普利驿“在府城南。上通镇宁,下达平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