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胜县
1933年1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罗文镇(今四川万源市西南罗文镇)。1935年2月废。
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四川省万源县西南部罗文坝地区析置,治今万源市罗文镇,后迁行县坪等地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1933年1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罗文镇(今四川万源市西南罗文镇)。1935年2月废。
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四川省万源县西南部罗文坝地区析置,治今万源市罗文镇,后迁行县坪等地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分铜陵县置,属勤州。治所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富林镇。次年属春州。后废。开元十八年 (730) 复置,为勤州治,天宝初为云浮郡治,乾元初复为勤州治。后州治移至铜陵县,富林县属勤州。
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五里木城镇。民国 《夹江县志》 卷2: 南安坝 “即南安废县,分上坝、下坝。上自石面渡,下至东田坝”。清费密 《荒书》: 清顺治十三年 (1656),“ (刘) 文秀驻兵夹江县南
玉树土司之蒙古尔津、永夏、竹节三族的合称。同牧于青海称多县鸦砻江上游咱曲流域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卷上:“蒙古尔津族、永夏族、竹节族,同牧咱(扎)曲河流域,统称加迭喀桑(译言三族人民合驻之意)。又
又名松林江。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: 松下江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东通大海,西通福清县。亦曰松下澳。相近者曰大祉、小祉、垅下等澳”。
明置,属迁安县。在今河北卢龙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刘家口关,“东接卢龙县之桃林口关,凡四口,路出大宁,最为襟要。明建文初,燕王驻永平,谋并大宁,……引兵自刘家口而北,大宁果下”。即此。
清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置,属懋功厅。在今四川金川县南河东乡。
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叶店 (黄花涝)南盘龙湖畔。1963至1974年曾三次发掘,为商代中期古城址。城建于水滨高丘上,南北长290米,东西宽260米,周长1100米。城内东北隅有大型官殿基址。城外连陆部分
春秋晋之梗阳县,西汉降为梗阳乡。故址即今山西清徐县治。
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固驿铺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定州: “东南有新固关守御千户所。”
北齐置,属广安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兴县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属石州,大业四年 (608) 改为临泉县。古县名。北齐置,治今山西省兴县西、黄河东岸。属神武郡。隋大业四年(608年)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