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文河
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峨眉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6嘉定府: 符文水 “出峨眉山。有二水,北则白水,南则黑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: 符文水“在县西三十里。出峨眉山洞中,北则白水,南则黑水,过双飞桥下,而汇流为一,下流亦注于阳江”。
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峨眉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6嘉定府: 符文水 “出峨眉山。有二水,北则白水,南则黑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: 符文水“在县西三十里。出峨眉山洞中,北则白水,南则黑水,过双飞桥下,而汇流为一,下流亦注于阳江”。
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黄花甸镇。清咸丰 《岫岩志略》 卷3凤凰城: 黄花甸在 “城西一百五十里”。
即今云南洱源县西南罗坪山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注引《广志》:“有吊鸟山,(叶榆)县西北八十里,有阜山,众鸟千百群共会,鸣呼啁哳,每岁七月、八月晦望至,集六日则止,岁凡六至。雉雀来吊,特悲。其方人夜燃火伺
①在今山东平原县境。汉元朔三年(前126)封济北贞王子刘信于此。元鼎五年(前112)国除。②即訾娄。春秋邾地,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。《公羊传》作“丛”。即“訾娄(1)”。
①又名石渠、天宝河、开元新渠、公主河、娘娘河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北三门峡人门岛东。唐开元末开凿的人工渠。全长280余米。《新唐书· 食货志》: 开元二十九年 (741),“陕郡太守李齐物凿砥柱为门以通漕,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大方山,为七十二庵之一。位于发汗岭之上,建于断岩绝壁间,如半山之巢,极为险峻,相传为明万历初太监冯保修建。自山脚凿石为磴,攀铁索而上,高约200级,踏脚升高如入云霄,故名云梯,云梯
在今四川美姑县西南美姑河边。清宣统元年(1909),英人布尔克自建昌入凉山“探险”,至此为彝族阿侯苏噶支执而杀之,即所谓“连渣脑事件”。清政府尝派兵征剿。
唐天宝元年(742)置,属静戎郡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0霸州:“牙利县去州五里。在小聋山上村置。”乾元元年(758)属霸州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北。属霸州
有二说: (1) 指今江西赣江干流及其东源贡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雩都县: “湖汉水东至彭泽入江,行千九百八十里。” (2) 专指今江西赣江东源贡水。《水经· 赣水注》: “豫章水右会湖汉水。水
即杭海岭。今蒙古国西南杭爱山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“(乃蛮)太阳罕至自按台,营于沆海山。”
在今山东曲阜市孔庙殿前,即孔子教授堂之遗址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孔子游乎缁帷之林,休坐乎杏坛之上。”司马彪注:杏坛,“泽中高处也”。汉明帝幸宅,尝御此,后世因以为殿。宋天圣间,移大殿于后。讲堂旧址不欲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