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科尔沁右翼中旗

科尔沁右翼中旗

俗称土谢图王旗。后金崇德元年(1636) 置,属内蒙古哲里木盟。札萨克驻巴音和硕南塔克禅 (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镇)。1914 年划归奉天省。1929 年属辽宁省。1945年划归辽北省。1946年旗政府驻今科尔沁右翼中旗东南高力板镇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属兴安盟。1954年划归呼伦贝尔盟。1959年迁治突泉镇。1962年迁治白音胡硕镇。1965年划归哲里木盟。1969年划归吉林省。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,仍属兴安盟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,东邻吉林省。属兴安盟。面积1.56万平方千米。人口24.6万。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满、达斡尔、朝鲜等民族。辖3镇、15苏木、1乡。旗人民政府驻白音胡硕镇。科尔沁系蒙古部族名,意为“带弓箭的人”。明末属蒙古科尔沁部。清崇德元年(1636年)置科尔沁右翼中旗,又称图什业图王旗,治白音胡硕,统领科尔沁右翼前旗、科尔沁右翼后旗、扎赉特旗、杜尔伯特旗,属哲里木盟。宣统元年(1909年)析旗地置醴泉县(今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),划归洮南府。1946年改属兴安盟,治高力板镇。1953年撤销兴安盟,改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。1954年撤销公署,改属呼伦贝尔盟。1960年突泉县并入,迁治突泉镇。1962年与突泉县分治,旗人民政府迁驻白音胡硕镇。1969年划入辽宁省,1979年复属内蒙古自治区。1980年复置兴安盟,随属。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。有霍林河等流入嫩江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小麦、大豆、葵花子、马铃薯等,畜产牛、马、绵羊、猪。矿产有煤、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铝土、锌等。有酿酒、乳品、油脂、水泥、皮革、农机修造等业。通霍铁路、111国道经此。古迹有金界壕、吐列毛都金代古城、白音胡硕庙及哲里木盟会盟地等。辟有科尔沁湿地鹤类珍禽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江阳郡

    亦名江阳郡。南朝宋置(一说东晋穆帝时置),属益州。治所在汉安县(今四川纳溪县西二十里三江坝)。齐时辖境相当今四川泸州、泸县、合江、纳溪、江安等市县地。梁移治江阳县(今四川泸州市)。隋开皇三年(583)

  •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

    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福建行中书省置,治福州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清称福建省。

  • 和色尔河

    一名赫色勒河。即今新疆拜城县东克孜勒河,为渭干河支流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0:和色尔河 “源出拜城县东北四百五十里之大达巴尼岭,西流三十里至伯什克摆草场,又西流一百六十五里至阿尔通伙什卡,折而南

  • 花马池千户所

    明成化十五年(1479)于花马池营置,属陕西都司。治所即今宁夏盐池县。正德元年(1506)改为宁夏后卫。明弘治七年(1494年)由花马池营改置,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。正德元年(1506年)改置宁夏

  • 芗城山

    又作香城山。在今江西吉安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1吉州:香城山“在城南。耸秀如锋笔然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芗城山“在庐陵县南四十里,周围一百里,接永丰吉水界。亦号三县山,中一峰尤奇秀,胡氏世居其下

  • 灶儿坡

    在今河北沧县东北。明建文二年(1400)燕王攻沧州自此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:灶儿坡在“县东北百里。居民于此煮盐为业,因名”。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居民于此煮盐为业,因名。”明建

  • 石南县

    南朝陈置,为石南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隋大业初属郁林郡。唐初属南尹州,后属郁林州。建中二年(781)废。古县名。南朝陈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石南镇。为石南郡治。隋属郁林郡。唐麟德二年(6

  • 阿普里克

    在今新疆阿克陶县东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蒲犁:阿普克里在“城东五百里”。

  • 蚁尖寨

    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。金末置于蚁尖山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宝庆三年 (1227),蒙古史天泽破金将武仙于真定之高公、抱犊诸寨,仙走入汲县,“天泽复取相、卫、蚁尖、马武等寨”。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北。金末

  • 料石冈

    即辽石冈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良乡县 “有料石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