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溪
①在今江西泰和县城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泰安县:秀溪“在县城西。又西里许曰文溪,相对者曰武溪,下流俱注于赣江”。
②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北。北流至湖南江永县入龙虎河,西入广西恭城县为恭城河,注入漓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富川县:秀溪“在县西八十里。一名秀峰涧,以出秀峰山也。……入于漓水”。
集镇名。在浙江省平阳县中部、缸窑山东南麓。属鹤溪镇。人口 1020。因村中溪水秀美,故名。产席草。薯刨为传统产品。有电器、皮鞋等厂。腾显公路经此。
①在今江西泰和县城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泰安县:秀溪“在县城西。又西里许曰文溪,相对者曰武溪,下流俱注于赣江”。
②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北。北流至湖南江永县入龙虎河,西入广西恭城县为恭城河,注入漓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富川县:秀溪“在县西八十里。一名秀峰涧,以出秀峰山也。……入于漓水”。
集镇名。在浙江省平阳县中部、缸窑山东南麓。属鹤溪镇。人口 1020。因村中溪水秀美,故名。产席草。薯刨为传统产品。有电器、皮鞋等厂。腾显公路经此。
即今广东吴川县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郡》:高州镇千总 一员驻梅菉汛。(1)古地名。即今广东省吴川市。清设千总驻防。(2)区片名。在广东省吴川市东南部、鉴江下游东岸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1.3万。梅、陆
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二百八十里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3哈密:天生墩腰台“七十里至苦水台”。清末废。
金时泗州虹县平山镇之讹。
即今台湾台南县西南佳里镇。明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又有双溪口,加哩林。”即此。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。始见于明。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又有双溪口,加哩林。”杜臻《彭湖台湾述略》作“茄哩屿”
唐天宝九年 (750) 置,属通川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。一说在今达川市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37石鼓县: 废阆英县 “以县南五里阆英山为名”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通州。北宋乾德五年 (967)废
唐置,属会州。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黄河南岸。开元三年 (715) 废为守捉。北宋元符元年 (1098) 改置新泉砦。唐置,治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、黄河南岸,属河西节度使。北宋元符元年(1098年)改新
亦作龙冈县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置,属桂林郡。治所即今广西宜州市。南朝宋改为龙定县。古县名。刚,又作冈(《宋书·州郡志》)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。属桂林郡。南朝宋永初
一作连木齐木台。清乾隆年间置,即今新疆鄯善县西连木沁镇。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3吐鲁番:连木沁台“东至辟展台六十里”。
唐置,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南五十余里三河乡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睦州“有三河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严州府:三河关“在府(治今梅城镇)南四十里。有三河渡,即东阳江渡口也。唐置三河戍于此”。唐置,在今浙江省
俗称中公旗。清顺治五年(1648)建旗,属乌兰察布盟。治所原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哈德门村。后迁治本坝太庙。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,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2年与乌拉特后旗合并,改设乌拉特中后联合旗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