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福山

福山

①又名金凤山。在今江苏常熟市北四十里,濒临长江。宋宝祐 《重修琴川志》 卷4: 福山“本名覆釜山,其形似也。唐天宝六载,改为金凤山。梁乾化三年又改今名”。与江北南通之狼山对峙。《宋史· 高宗纪二》: 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,金人 “将由海道窥江浙,遣韩世忠控守圌山、福山”。

②旧名覆船山。又名南城山。在今江西黎川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: 福山 “在新城县南四十里。高数千仞,延袤数十里,县之镇山也。旧名覆船山。…… 《省志》: 唐懿宗赐名福船山,宋大中祥符间,去船字曰福山。绝顶有萧曲峰,与会仙门诸峰相映”。

③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南福山镇西北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5登州府: 福山“在福山县北五里。本在登州两水镇 (今福山镇)。金时刘豫以此地有福,取以名县”。

④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掖县: 福山 “俗名斧山。峰岭高峻,北临沧海。其并峙者曰禄山”。

⑤在今广西东兰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庆远府》:“双凤山在东兰州北二十五里,又五里为福山。”


(1)山名。(1)在江苏省常熟市北。旧临长江。本名覆釜山,唐改金凤山,五代吴越改福山,并筑福山城戍守;南宋建炎三年(1129年)韩世忠控扼福山,以备金人,皆即此。自宋至清历为海防要地。北宋置为镇。(2)在江西省黎川县南。因其主峰像倒扣之巨船,旧名覆船山。唐懿宗改“覆”为“福”,因名福船山。至宋大中祥符年间始称福山。海拔1400余米,方圆数十里。唐代山中九叠谷建有双林寺,寺侧有危王祠。据《黎川县志》载,县民危金枫兄弟,将山田四十亩,捐助寺僧,设斋塑佛。危金枫后来受封抚州刺史,死后又追封为南庭王。寺僧为之立祠,还铸有危金枫铁像一尊。双林寺侧有武夷堂,宋朱熹与门人黄干、蔡沈、黄钟等在此讲学;明罗伦亦游经此处,并留下“崇正堂”题额和一首诗:“云和草树拂天香,无尽光中见紫阳。万籁一空天似水,满船风月武夷堂。”箫曲峰为福山第一峰。相传唐代有一异状怪鸟在峰巅鸣唱,婉转深沉,一如洞箫,故名。明黄子安筑草堂于梅花岩下,在此游憩达二三十年之久,自称“九叠山人”。黄端伯亦聚徒在此授教,建有箫曲山房。福山还有千山俱响洞、石笋窝、八叶峰等景。(2)集镇名。在江苏省常熟市西北部、福山山麓。属海虞镇。人口2800。为原福山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东晋为南沙县治。镇北福山原名覆釜山,后改金凤山。唐天祐元年(904年)吴越筑城戍守、控扼江道,名金凤城。五代梁乾化三年(913年)改称福山。有铜管、制冷剂、红木家具、羊毛衫等厂。虞福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燕山

    ①在今湖南嘉禾县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桂阳州》:石燕山“山巅有石壁,夏秋间雨过,坠石如燕,可入药”。②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北九十里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��水“出永昌县北罗山,东南

  • 佛海县

    1927年置,属云南普洱道。治所即今云南勐海县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及设治局土名译音〉案卷》:“其县治驻地原名勐海,因勐海之西旧有佛山,故去其土名勐字,而更以佛字,名佛海。似已脱

  • 平茶水

    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平江河,为梅江河上源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平茶洞长官司:哨溪在“司治东南……满溪在司西南十里,亦出白岁山,以水常溢不竭也,合流而东北曰平茶水,至酉阳东南,会于酉水”。

  • 俱振提

    即俱战提。唐安西都护府属地。在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州 (苦盏) 附近。

  • 古营堡

    在今河北枣强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冀州》“圈子堡”条下:“又古营堡,在县南四十五里,达清河县界。”

  • 瓷窑峡

    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恒山下。峡中有始建于北魏后期的悬空寺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悬空寺 “在浑源州南瓷窑峡口”。

  • 张陶集

    即今河南息县东北四十里张陶乡。清郑元善《宦豫纪事》:“《擒徐升记》云:廖公率博参将、陈经历等会周刺史于张陶。”

  • 木河卫

    明正统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北。后废。

  • 神泉镇

    即今广东惠来县南神泉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来县: 神泉镇在 “县南十里。有巡司。洪武初置于县之北山村。二十七年改置于此,当神泉澳口。海寇猖獗,兵民难以寄顿。嘉靖三年筑城,周不及二里。有兵戍守”。在

  • 平河设治局

    1932年改勐丁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四里老衙门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〈关于更改县名及设治局土名译音〉案卷》:“区内有平坝河,由紫溪流入新安,汇归老猛河,流绕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