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龙墟
①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石龙镇。清属东莞县,有县丞及游击驻此。
②即今广西象州县西南六十里石龙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象州图:西南有石龙镇。
③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石龙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桂平县图:西南有石龙墟。
④亦作上石龙墟。即今广西贵港市西北石龙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贵县图:西北有上石龙墟。民国《贵县志》卷1:上石龙墟“一名东山石龙墟,在县北七十里……县北重镇,为四大墟之一”。
①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石龙镇。清属东莞县,有县丞及游击驻此。
②即今广西象州县西南六十里石龙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象州图:西南有石龙镇。
③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石龙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桂平县图:西南有石龙墟。
④亦作上石龙墟。即今广西贵港市西北石龙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贵县图:西北有上石龙墟。民国《贵县志》卷1:上石龙墟“一名东山石龙墟,在县北七十里……县北重镇,为四大墟之一”。
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四年 (前577),“卫侯饗苦成叔。宁惠子相。苦成叔傲。宁子曰: 苦成家其亡乎……”。《国语·鲁语一》: “苦成叔家欲任两国而无大德,其不存也,亡无时矣。
即今湖北谷城县西南二十六里盛糠镇。清有把总驻守。
一名平南关。即今广西凭祥市西北四十六里平而关,西接越南界。《清史稿·越南传》:乾隆九年(1744),两广总督马尔泰奏言:“至平而、水口两关,通太源、牧马等地,宜设立铁链横江拦截,逢五、十日开一面以通商
又作少皞陵。在山东省曲阜市区东4千米旧县村东北。少昊又作少皞,系传说中五帝之一,姓己,名挚,号金天氏,徙都曲阜,修太昊之法,以鸟名官。陵始建年代不详,据《曲阜县志》记载,宋代即“叠石为坟”,明、清两代
①春秋时楚灭息国后置,治所在今河南息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七年 (前478),“彭仲爽,申俘也,(楚) 文王以为令尹,实县申、息”。西汉改为新息县。②明洪武初改息州置,属颍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息县。七
指今青海湟水两岸之地。汉时为羌、汉、月氏胡等族杂居处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 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。时羌降者万余人,充国上书武帝,“金城、湟中谷斛八钱,吾谓耿 (司农) 中丞,籴二百万斛谷,羌人不敢动
唐天祐二年 (905) 改翼城县置,为汾州治。治所在今山西翼城县。北宋复为翼城县。古县名。唐天祐二年(905年)改翼城县置,治今山西省翼城县,属绛州。北宋复改为翼城县。
在北京故宫乾清宫墙外西南。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(1420)。清康熙时为皇帝书斋。雍正时重修,此后成为皇帝居住和进行日常政务活动的地方。著名的三希堂即在养心殿的西暖阁。同治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养心殿垂帘听
南宋高宗陵墓。在今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。
亦称川滇铁路。原拟从今云南昆明经曲靖、宣威、威宁、昭通、盐津而至四川叙府 (今宜宾)。全长850公里。1938年动工兴建,1941年从昆明修至曲靖 (长159公里)。1943年又延筑至沾益,全长1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