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芒营
①即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五十六里白芒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白芒营“在江华县南,接富川县牛岩滩界。设把总戍守”。
②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白芒营“在县西,与连山县相近,为高滩营,接白芒、老鸦坑诸险路,置兵戍守”。
即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白芒营。清设把总戍守。
①即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五十六里白芒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白芒营“在江华县南,接富川县牛岩滩界。设把总戍守”。
②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白芒营“在县西,与连山县相近,为高滩营,接白芒、老鸦坑诸险路,置兵戍守”。
即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白芒营。清设把总戍守。
在今江苏无锡市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无锡县: 咸塘河 “南通五泻河,北入江阴界”。
明置,即今辽宁灯塔县西北柳条寨乡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 《辽东都司图》: 辽阳城北沙河南有柳条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辽东都司: 柳条堡“在司北。旧为柳条寨。弘治中,始增置营堡于此”。
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南四十四里竹行乡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通州(今南通市):“竹行镇在城东南三十二里。”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东南部。面积2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竹行镇,人口 4
即今西藏当雄县。“达木”藏语意为挑选。“蒙古”以17世纪五世达赖时蒙古族和硕特部驻此而得名。清雍正后属驻藏大臣管辖,称达木八旗,亦称达木蒙古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2:“如由阳巴井东北行三站,可抵达达木蒙古
一作哈喇塔拉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西南,卡拉塔尔河上游北岸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卷13伊犁西路: 哈喇塔勒 “在巴勒喀什淖尔南”。《筹办夷务始末》 同治朝卷 9: 同治元年(1862) 七月,伊
清置,属白水县。即今陕西白水县东南三十五里雷村乡。
即今山东临朐县西南白沙乡。明嘉靖《临朐县志》:白沙集“在县西南七十里”。
元立江西等处行中书省。明置江西布政使司。清为江西省,治所在南昌府(今江西南昌市)。民国时治所在南昌市,辖境约当今江西全省。简称赣,别称豫章、江右。在中国东南部,北临长江,南依南岭,东傍武夷山,西负罗霄
秦置,为衡山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黄州市北十里禹王城。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,都此。西汉属江夏郡。三国吴属蕲春郡。西晋属弋阳郡。东晋咸和中为西阳郡治。咸康四年 (338) 又兼南豫州治。五年(339),后赵石
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东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64:库克申仓山“其上产煤质软而无烟,宜烘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