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水河
①在今河北昌黎县南,滦河支流由此入海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昌黎县: “ 《志》 云,县南三十里又有甜水河,亦流入于七里滩。”
②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巩昌府通渭县: 甜水河在 “城西北七里,出甘谷,引流入城,藉以取汲”。
③即今宁夏隆德县之渝河。为葫芦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 平凉府一》: 陇水,“ 《旧志》: 陇水二源: 一为甜水河,源出隆德县六盘山,亦名六盘水,西南流径县北半里,又西过神林堡,入静宁州界,径州南一里,至州西南与苦水会。宋时谓之好水”。
①在今河北昌黎县南,滦河支流由此入海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昌黎县: “ 《志》 云,县南三十里又有甜水河,亦流入于七里滩。”
②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巩昌府通渭县: 甜水河在 “城西北七里,出甘谷,引流入城,藉以取汲”。
③即今宁夏隆德县之渝河。为葫芦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 平凉府一》: 陇水,“ 《旧志》: 陇水二源: 一为甜水河,源出隆德县六盘山,亦名六盘水,西南流径县北半里,又西过神林堡,入静宁州界,径州南一里,至州西南与苦水会。宋时谓之好水”。
在今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左天柱峰半山腰的峡谷中。岩上有用天然岩石依崖雕凿而成的释迦牟尼像。该像雕于宋元祐二年 (1087),高4米。
在今甘肃灵台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灵台县: 保岩山 “山势峭拔,回旋百折,巅有泾台,登之望见百里外。其下尝有云雾。又有温、冷二泉出焉”。
①即今云南云龙县北六十里师井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“诺邓盐井”条下:师井“在(云龙)州西北一百一十里”。②即今云南云龙县西辈荆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南上顿渡镇。明弘治《抚州府志》卷6:临川县有上顿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2临县川西南有上顿渡。
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泰和县:白羊坳阨“在县东南,与兴国县接界。山箐蓊郁,迂径羊肠,为闽广盗贼出没之冲。嘉靖四十年,广寇直抵县之上模、冠朝诸处,官兵与战败绩。万历十六年,于白羊坳
清乾隆四十八年 (1783) 置,属懋功厅。在今四川丹巴县。1914年改置丹巴县。
在今江西武宁县西北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西省武宁县西北。清时置巡检司于此。
明永乐元年(1403)置,直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大侯寨(即今云南云县)。宣德三年(1428)改大侯州。明永乐元年(1403年)析麓川平缅地置,治今云南省云县罗闸河南岸。直隶云南都司。宣德三年(1428年
即青衣江。在今四川西部。《水经·青衣水注》:“青衣水径平乡,谓之平乡江。《益州记》曰:平乡江东径峨眉山……青衣水又东流注于大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77名山县:“平羌水,上源曰邛崃水,又名平乡水。西北自严道
西魏恭帝二年(555)置,为蒲原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一里。隋仁寿元年(601)改为蒲江县。古县名。西魏恭帝置,治今四川省蒲江县鹤山镇。为蒲原郡治。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名蒲江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