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棠县
西魏大统末置,属宜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宜阳县。隋仁寿四年(604)改为寿安县。
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宜阳县东南。属宜阳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熊州,十六年改属谷州。隋仁寿四年(604年)改名寿安县。
西魏大统末置,属宜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宜阳县。隋仁寿四年(604)改为寿安县。
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宜阳县东南。属宜阳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熊州,十六年改属谷州。隋仁寿四年(604年)改名寿安县。
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三十五里老河头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安州图:西南有老河头。
①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北八十里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广西贵港市东南四十里。明于此置新安寨巡司。
即三柱山。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 作“三注山”。
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北阿尔善宝拉格苏木驻地乌兰哈拉嘎。1949—1956年为东部联合旗驻地。
即今辽宁台安县东南黄沙坨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台安县:“黄沙坨距县市东南五十里。户数三百二十。”
北魏置,属神武郡。治所即今山西神池县。后废。
西汉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八十里临壁山下。东汉改为临湖侯国,后复为县。三国时荒废。西晋复置,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无为县西南,属庐江郡。东汉改为侯国,后复为县。南朝宋废。
一名和川水。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天全六番招讨司: “南有和水,一名始阳河,亦名多功河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: 和水在 “司南四十里。《胜览》 云: 源出蛮界
在今陕西汉阴县西三十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9引《元和志》云:方山关,“(唐)贞观十二年置,北阻方山,南临汉水,当东西驿站”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南宋绍兴二年(1132),“金人攻方山原,陕西统制杨政援
①东汉改高成县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二十里故城村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移治今黄骅市西南三十里旧城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 改为盐山县。②即高成县。在今湖北松滋县南。《水经·油水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