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玉笥山

玉笥山

①即宛委山。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(山阴)南又有玉笥、竹林、云门、天柱精舍,并疏山创基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上会稽探禹穴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石箐山一名玉笥山,又名宛委山,即会稽山一峰也,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。”

②即今江西峡江县西南复箱峰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庐陵郡新淦县“有玉笥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09吉州新淦县:玉笥山“在县南六十里。道书云,玉笥山福地山也,有水东流。山数十里,地宜谷稻,肥美。陶宏景《玉匮书》云,山今属巴山,在县西四十里。有废清居观,即梁公社。被流于南, 回而隐于此山,因置观焉。梁司徒左长史萧子云为作铭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江府》:玉笥山“在峡江县(治今巴邱镇)东南四十里。……《旧志》, 旧名群玉峰。相传汉武帝元封五年,行巡南部,受上清箓于群玉之山。见有玉箱如笥,委坛中, 忽失去, 因改今名。道书以为第三十七洞天。有三十二峰、二十四坛、十二台、六洞、十一亭、七源、二坞、四谷、三十六涧,其余潭石宅井坡岭,名迹不可悉数。元《揭徯斯万寿承天宫碑》云,天下称名山,在大江之西者有三:曰閤庐、曰冏皂、曰玉笥,而玉笥尤为天下绝境”。

③一名石帆山。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北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汨水又西径玉笥山。罗含《湘中记》云,‘屈潭之左有玉笥山,道士遗言,此福地也。亦曰地肺山’。”《方舆胜览》卷23引甄烈《湘中记》:“屈潭之左有玉笥山,屈平之放,栖于此山而作《九歌》焉。”山之得名,据《太平御览》卷41引《玉笥山记》说:“汉武好仙,察众山之迹,知此山为灵感之司,遂于山顶致降真坛, 日夕祈祷,天乃降白玉笥置坛上。武帝遣使取至其坛侧,飘风大振,卷玉笥而去,因封为玉笥山。”


(1)古山名。又称石帆山。在今湖南省汨罗市汨罗江北岸。相传屈原流放于此,作诗篇《九歌》。清乾隆时建有屈子祠。(2)今山名。古称群玉峰。在江西省峡江县东南。相传汉武帝南巡,受上清箓于群玉之山,见有玉箱如笥委坛中,忽失去,因改今名。《揭徯斯万寿宫碑》:天下称名山,在大江之西者有三:曰匡庐、曰閤皂、曰玉笥,而玉笥尤为天下绝境。山峦起伏,连绵三十二峰,仙境不绝。全境有一祠、二宫、四观、六石、七洞、十一亭,皆称奇观。尤以紫霄石拔地千仞,故古人诗云:“玉笥峰高仙所都,登临不尽意踟蹰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邓公场

    ①唐上元二年(675)置。即今江西德兴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07饶州德兴县:“本饶州乐平之地,有银山,出银及铜。唐总章二年, 邑人邓远上列取银之利。上元二年因置场监,令百姓任便采取,官司什二税之,其场即以

  • 茂州

    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会州置,治所在汶山县 (今四川茂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2茂州: “以茂滋山为名。” 按 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、《舆地纪胜》、《方舆胜览》 均作茂湿山。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四

  • 高塘县

    ①北周废高塘郡置,属新昌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东北半塔镇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高塘郡置,属熙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宿松县。十八年 (598) 改为宿松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安徽省宿松

  • 胶东郡

    秦置,治所在即墨县 (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潍水以东地区。西汉初属齐国,文帝十六年 (前164) 改置胶东国。景帝三年(前154) 国除为郡,后分置东莱郡,辖境缩小,改胶东郡为国。秦

  • 明川州

   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
  • 枫木山

   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明 《万历武功录·广西 ·怀远诸瑶僮列传》: 万历初,镇压怀远县僮瑶义军,“连拔丹阳、蕉花、中团、田寨、古立、洛果、火烧、合水诸巢。……余党数千人皆奔入丹竹、枫木间,据层峦

  • 贾城

    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南十八里。《左传》: 桓公九年 (前703),“虢仲、芮伯、梁伯、苟侯、贾伯伐曲沃”。此即贾伯城。一说贾国在今山西襄汾县东。

  • 草河掌

    即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凤凰厅图: 北有草河长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10奉天省矿产表:本溪县草河掌产金。

  • 水南圩

    即今江西吉水县东南水南镇。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公略县治此。

  • 阙塞

    春秋周地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龙门山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六年 (前516),“晋知跞、赵鞅帅师纳王,使汝宽守阙塞”。杜注: “洛阳西南伊阙口也。” 《水经·伊水注》: “伊水又北入伊阙。昔大禹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