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利县
唐天宝元年(742)置,属静戎郡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0霸州:“牙利县去州五里。在小聋山上村置。”乾元元年(758)属霸州。后废。
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北。属霸州。北宋初为羁縻县,属羁縻霸州。后废。
唐天宝元年(742)置,属静戎郡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0霸州:“牙利县去州五里。在小聋山上村置。”乾元元年(758)属霸州。后废。
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北。属霸州。北宋初为羁縻县,属羁縻霸州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瑞金市北六十里。是瑞金通往宁都的必经之地。1929年2月,毛泽东、朱德和陈毅亲自部署和指挥红四军在此消灭了尾追之敌刘士毅部,为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以来的首次大捷。毛泽东为此写下《菩萨蛮·大柏地》
唐贞观元年(627)改临津县置,属岚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兴县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4合河县:“以城下有蔚汾水西与黄河合,故曰合河。”北宋元丰中移治今兴县,金末升为兴州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元年(6
又作紫陀。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“子夺”。
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马陆镇。清光绪《嘉定县志》卷1:马陆镇“昔有马军司陆南大居此,故名”。在上海市嘉定区中东部。面积31.43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陆,人口2000。相传因南宋马军司陆
即库尔勒。今新疆库尔勒市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5:库陇勒“东北距哈喇沙尔城一百八十里。山势险峻,古焉耆以西诸国关隘也。山南海都郭勒绕而西流,山麓濒河处,右山左河,径极险窄。河南岸为库陇勒城”。
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石阳县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北。南朝宋泰始六年(470)废。南齐复置,后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石阳县置,治今湖北省汉川市西北麻河镇。属江夏郡。南朝
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西北武德。清时设兵防守。
即今四川万县市北三里文笔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7万州: 都历山 “在郡北。一峰突出众山之上,峛崺为平阜,气象融结,盖郡之主山”。
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厚坡镇。南朝宋至北魏侨置弘农郡(恒农郡)于此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邓州顺阳县“有五垄山”。
①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南境,接浙江安吉县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7广德州: 桃花山 “在州城东南六十里。山上多桃,开时如锦绣然。山之石上有金牛及牧童足迹。又有金鸡窠。形皆天成”。②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西南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