牌租阿巴特
又作牌素巴特。即今新疆伽师县。《清一统志· 喀什噶尔》: 牌租阿巴特 “在喀什噶尔城东二百里木什河北”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喀什噶尔河: 牌租阿巴特,“回语: 牌租,天赐也。阿巴特,犹阿尔巴特 (回语,欣幸之词)”。
又作牌素巴特。即今新疆伽师县。《清一统志· 喀什噶尔》: 牌租阿巴特 “在喀什噶尔城东二百里木什河北”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喀什噶尔河: 牌租阿巴特,“回语: 牌租,天赐也。阿巴特,犹阿尔巴特 (回语,欣幸之词)”。
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。《晋书·李矩传》:晋刘畅领兵讨李矩,“矩未暇为备,遣使奉牛酒诈降于畅……矩令郭诵祷于郑子产祠”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广武郡苑陵县有子产祠,即此。
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红土桥堡“在阳曲县(按, 治所在今太原市)东北八十里, 当盂县、寿阳孔道, 其地焦卤,无居民。明崇祯中筑生民堡于此, 以备守御”。
即长城的俗称。秦、汉后对秦始皇时所建长城的俗称。
即今台湾省嘉义县西南布袋镇。日本占领期间设布袋嘴区。1920年后改设布袋庄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布袋镇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:布袋澳“在八罩屿北。其形外狭内广,如布袋状,故名”。又作布袋口。
西魏改平秦郡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雍县(今陕西凤翔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风翔及麟游县西部,岐山、扶风二县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西魏改平秦郡置,治雍县(今陕西凤翔县东南义坞堡)。属岐州。辖境约当
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4潼川府: 蚕丝山 “在永泰县西二十里。《九域志》 云: 每上春日远近士女游此,以祈蚕丝”。
三国魏文帝时洛阳正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部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文帝纪》 载:黄初元年 (220) 十二月,“初营洛阳宫,戊午幸洛阳”。裴松之按: “诸书记是时帝居北宫,以建始殿朝群臣。”
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永宁府: 罗易江 “在府 (治今永宁乡) 南。自澜沧卫蒗蕖州北流过府境,入于泸沽湖”。
即今安徽太湖县西北一百里弥陀乡。清设外委驻防。
即秦阿房宫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。《三辅黄图》卷1:“阿房宫,亦曰阿城。”见“阿房宫遗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