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熙河路

熙河路

①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置,为经略、安抚使路,治所在熙州 (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熙、河、洮、岷四州及通远军,相当今甘肃大夏河、洮河流域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,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、礼县、宕昌等县地。后增辖兰、会二州,改为熙河兰会路。元祐间改为熙河兰岷路,元符间复故。后又改为熙河兰廓路。宣和间又改为熙河湟廓路。后改湟州为乐州,又改为熙河兰乐路,寻复改为熙河兰廓路。辖境西包今青海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贵德县一带。金皇统二年 (1142) 并秦凤、熙河为熙秦路。

②北宋元丰四年 (1081) 置,为转运使路。治所在熙州 (今甘肃临洮县)。旋罢。政和中复置。金废。


(1)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置,为经略安抚使路,治熙州(治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熙、河、洮、岷四州及通远军,相当今甘肃省大夏河流域,洮河流域以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、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、礼县、宕昌等县地。后增辖兰、会二州,辖境北展包有兰州市、榆中县和祖厉河流域,改称熙河兰会路。后会州割属泾原路,增辖廓州(治今青海尖扎县),又改称熙河兰廓路。其后湟州、西宁州、积石军相继来属,辖境西包有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今贵德县一带。金皇统二年(1142年)改为熙秦路。(2)北宋元丰四年(1081年)置,为转运使路,治熙州。旋罢。政和中复置。金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平江

    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恭城县: “南有南平江。”

  • 库楞湖

   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呼伦湖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库楞湖“在呼伦布雨尔西北界。古名俱轮泊,明时为阔滦海子。自西北境外垦特山南发源,东流为胪朐河,今曰克鲁伦河, 流经千余里至此,及西界布雨尔湖流出之乌

  • 李家庄

    ①在今河北兴隆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李家庄“在墙子岭东三十余里。嘉靖二十二年,总兵郤永出塞袭李家庄,李家庄为朵颜别部,善盗边,然不通北敌。自是以后,往往导之入寇为边患。隆庆初,三卫酋董忽力勾

  • 布克图尔玛河

    即今哈萨克斯坦东北隅布赫塔尔玛河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额尔齐斯河“又北莫依璘河注之,又东北流布克图尔玛河注之,又东北流达俄罗斯国界”。

  • 上瓮驿

    宋置,即今福建德化县西北上涌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德化县:上瓮驿“在县北。宋置,《志》云, 自宋以前,郡城西北取延建路,道南安澄口驿,永春桃源驿,德化龙浔驿、上翁驿,抵尤溪县。逶迤经西芹,至延平,盖以

  • 扈涧水

    在今河南郏县西十里。汝水支流《新唐书·哥舒曜传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李希烈围哥舒曜于襄城。河南都统李勉为解襄城围,令神策将刘德信等袭许州,“未至,有诏切让,使班师,德信等惶惑还,军无斥侯,至扈

  • 黄种溪

    即今四川马边、屏山县境之中都河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沐川长官司 “芭蕉溪” 条下: “黄种溪在司西二十里。源出神木山,下流皆入于马湖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叙州府一》: 黄种溪 “在屏山县西北,雷波

  • 张堰镇

    本名张泾堰。俗称张堰。又名赤松里、留溪、张溪。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张堰镇。宋在此置堰,以捍柘湖入海之水。元设浦东场。明初置金山巡司及税课局于此。清设把总驻守。在上海市金山区东南部。面积35.1平方千米

  • 茶洞堡

    即今湖南花垣县西南四十四里茶洞镇。昔称“乍董”,苗语意为 “汉人住地”,因有汉人居此而得名。后音译为 “茶洞”。清严如熤 《苗疆险要考》谓茶洞城 “背负峻岭,面临绝壁,西接秀山,南邻松桃。谚云: ‘一

  • 上龙州

    元改羁縻上隆州置,属来安路。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西北。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