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石县

灵石县

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属介州。治所即今山西灵石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3灵石县:“因巡幸开道得瑞石,遂于谷口置县, 因名灵石。”大业初属西河郡。唐属汾州。元属霍州。明属平阳府。清属霍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中南部、吕梁山东麓、太岳山西麓。属晋中市。面积 1206 平方千米。人口23.7万。辖6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翠峰镇。隋初属平昌县(今介休市)。开皇十年(590年)文帝杨坚巡幸开道获一瑞石,以为灵瑞,遂命名为“灵石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;割平昌县置灵石县,属西河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属吕州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属汾州。金贞祐三年(1215年)改属霍州,次年复属汾州。元改属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改属汾州府,四十三年改属平阳府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改属霍州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8年属榆次专区。1958年灵石、介休、孝义三县并为介休县。1961年三县分治,恢复灵石县,属晋中专区。1968年属晋中地区,1999年属晋中市。地处吕梁、太岳两山,太原、临汾两盆地之间,汾河中游地区。汾河、静升河、仁义河、交口河、段纯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高粱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硫铁、铜、钼、锰、石膏、石灰石、铝土、耐火黏土、石英、萤石、长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采矿、化工、棉织、焦化、机械、建材等。同蒲铁路和108国道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吕祖庙、资寿寺、石膏山风景区、韩信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焦门山

    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。清光绪 《广东图说》 卷1香山县: “焦门山又名求雨山,上有炮台,东临东莞县。” 清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揭阳山

    又名揭岭、揭阳岭。今广东揭东、揭西县北莲花山东支。裴渊 《广州记》 列为五岭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揭阳县: 揭阳山在 “县西北百五十里。形势岧峣,南北二支,直抵兴宁、海丰二县界。亦曰揭岭,

  • 道人硚

    亦作道人桥。即今湖北云梦县南四十六里道桥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云梦县南有道人硚。

  • 平东县

    ①1937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由平定县析置,属太行区。治七亘村(今山西平定县东七亘)。1945年9月与平西县合并,改置路南县。②1940年9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平度县东部析置,治南村(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南

  • 韦州千户所

    亦名韦州群牧千户所。明弘治十年(1497)以故韦州置,属宁夏卫。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韦州镇。清为韦州堡。明弘治十年(1497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韦州镇。属宁夏卫。后废。

  • 清世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介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平遥县东南二十里东青村。大业初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析平遥县置,治今山西省平遥县东青村。属介州。大业初省。

  • 东谷涧

    一名东涧。在今山西万荣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万泉县:“东谷涧在县南, 自孤山东谷中发源,北流八里,入于沙涧。又东北入稷山县,注于汾水。”

  • 定海驿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镇海区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定海县:定海驿“在县城 (今镇海区) 西一里……嘉靖中废”。

  • 皋桥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内。《吴地记》: 皋桥,“汉议郎皋伯通,字奉卿所居,因名”。梁鸿隐居此。

  • 鸡公觜山

    在今四川丰都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酆都县:鸡公觜山“在县东北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