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石县

灵石县

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属介州。治所即今山西灵石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3灵石县:“因巡幸开道得瑞石,遂于谷口置县, 因名灵石。”大业初属西河郡。唐属汾州。元属霍州。明属平阳府。清属霍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中南部、吕梁山东麓、太岳山西麓。属晋中市。面积 1206 平方千米。人口23.7万。辖6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翠峰镇。隋初属平昌县(今介休市)。开皇十年(590年)文帝杨坚巡幸开道获一瑞石,以为灵瑞,遂命名为“灵石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;割平昌县置灵石县,属西河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属吕州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属汾州。金贞祐三年(1215年)改属霍州,次年复属汾州。元改属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改属汾州府,四十三年改属平阳府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改属霍州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8年属榆次专区。1958年灵石、介休、孝义三县并为介休县。1961年三县分治,恢复灵石县,属晋中专区。1968年属晋中地区,1999年属晋中市。地处吕梁、太岳两山,太原、临汾两盆地之间,汾河中游地区。汾河、静升河、仁义河、交口河、段纯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高粱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硫铁、铜、钼、锰、石膏、石灰石、铝土、耐火黏土、石英、萤石、长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采矿、化工、棉织、焦化、机械、建材等。同蒲铁路和108国道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吕祖庙、资寿寺、石膏山风景区、韩信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旁

    地区名。明、清时指今云雾山西北、云开大山以东、西江以南地区。以罗旁山得名。为瑶人所据。《明史·神宗本纪》: 万历五年 (1577) 夏五月,“广东罗旁瑶平”,因置罗定州。《清一统志· 罗定州》: 泷水

  • 月浦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北月浦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:月浦镇“因水而名。顾泾巡司置于此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太仓州一》:月浦桥“在宝山县东月浦镇,一名步月。元虞集尝泊舟玩月于此”。在上海市宝山区陆境北

  • 鸿沟

    ①古运河名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 作大沟。战国魏惠王十年 (前360) 开凿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“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,以通宋、郑、陈、蔡、曹、卫,与济、汝、淮、泗会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

  • 秘魔岩

    在今北京市西卢师山腰。明蒋一葵 《长安客话》 卷3: 证果寺 “前临青龙潭,后有秘魔岩,中空如室,石如偃芝,于此山岩洞中最胜。云是秘魔祖师所居”。

  • 晴州

    唐渤海国置,属南海府。治所在天晴县 (今朝鲜咸兴西北旧津里。一说在咸镜北道茂山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长津江上游一带。后废。渤海国置,治天晴(今朝鲜咸镜北道茂山县东南境),属南京南海府。辽废。

  • 荡平岭道

    清建,即今吉林通化市至临江市之道路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临江县: “初,县西北接通化,山路险绝。光绪三十四年改修,自林子头越老爷岭,历三道阳岔达县治,铲山梁溪,长百二十余里,通车马,名荡平岭道。”

  • 索磨川

    即今四川马尔康县梭磨河,为大金川支流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保宁都护府: “天宝八载以剑南之索磨川置,领牂柯、吐蕃。”

  • 斗堤

    即今湖北潜江市(园林镇)。元至正二十七年(1367)潜江县徙治于此。

  • 福山

    ①又名金凤山。在今江苏常熟市北四十里,濒临长江。宋宝祐 《重修琴川志》 卷4: 福山“本名覆釜山,其形似也。唐天宝六载,改为金凤山。梁乾化三年又改今名”。与江北南通之狼山对峙。《宋史· 高宗纪二》:

  • 马桥子

    即今新疆呼图壁县西北马桥城。清同治初,居民尝筑堡避兵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