滈水
一名镐水。又作鄗水。关中八川之一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鄗水上承鄗池于昆明池北,……北注于渭。” 唐以后镐池涸废,其水遂绝。
古水名。又作鄗水、镐水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。上承镐池,北流入渭水。唐后镐池涸废,其水遂绝。
一名镐水。又作鄗水。关中八川之一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鄗水上承鄗池于昆明池北,……北注于渭。” 唐以后镐池涸废,其水遂绝。
古水名。又作鄗水、镐水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。上承镐池,北流入渭水。唐后镐池涸废,其水遂绝。
清置,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镇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巴里坤:七个子井卡伦“距城三百二十里”。
在今安徽肥东县东北九十里古城集。《寰宇记》 卷126慎县: 古滁阳城 “吴赤乌十二年孙权遣兵断滁作堰以淹北道,遂筑此城为守备。东晋置南梁郡,隋开皇三年废”。
在今福建浦城县南门外南浦溪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宁府浦城县: 南浦桥 “在县城南。旧名县南桥,宋隆兴初建。一名上官桥,盖是时权县事者为上官端仪也。后废置不一,洪武九年,叠石为址,架木为梁,上覆以亭
宋为西亭场。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北十四里西亭镇。明置西亭盐场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通州“运盐河”条下:“嘉靖三十八年,倭自海门县七星港登岸,流劫西亭、金沙等场。”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通州:“西
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宁羌州: 鱼鳌山 “宋绍定四年,蒙古拖雷入汉中,分两军。东军屯于兴元、洋州之间,以趋饶风关; 西军由别路入沔州,取大安军路,开鱼鳌山,撤屋为筏,渡嘉陵江,入关堡
傥谷与骆谷的总名。在今陕西洋县北。
即今河南淮滨县北十八里栏杆镇。旧属息县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7: 咸丰七年 (1857)四月,“自古陈仓 (案: 应为固城仓) 至栏杆集数十里,贼踪略尽”。
又称达斗拔谷。即今甘肃省民乐县东南扁都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十五年(727年),“吐蕃大将悉诺逻寇大斗谷,进攻甘州,焚掠而去”,即此。
又名挂车山。在今安徽桐城县西南四十里。古为江淮要道。据 《三国志·吴书·朱桓传》:黄武七年 (228),魏将曹休率兵十万至皖城,吴将陆逊为元帅击休。朱桓献计曰: “休本以亲戚见任,非智勇名将也。今战必
又作汪清站。清置,在今吉林汪清县西北四里东振乡大仙屯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57: 哈顺站 “在瑚珠岭站南六十里,北三里至旺清河口”。宣统元年 (1909) 置汪清县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