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阴州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湘阴县置,属天临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湘阴县。明洪武初复改湘阴县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湘阴县为州,治今湖南省湘阴县。属天临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复降为县。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湘阴县置,属天临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湘阴县。明洪武初复改湘阴县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湘阴县为州,治今湖南省湘阴县。属天临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复降为县。
北宋靖康元年 (1126) 改唐天井关置,即今山西晋城市南三十里天井关。北宋靖康元年(1126年)改天井关置,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太行山顶。地形险要,称为天设之险。元末又名平阳关。
即今浙江诸暨市北五十六里店口镇。清光绪 《诸暨县志》 卷42: 店口市 “在六十一都义士桥东。旧在中里 (原注: 即今中村),明万历间移此”。
清康熙三十二年 (1693) 改蔚州卫置,属宣化府。治所即今河北蔚县。乾隆二十二年 (1757) 废入蔚州。1913年改州为县,属直隶口北道。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属河北省。(蔚yù) 在河
隋开皇十六年(596)析临清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临清市西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毛州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①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四十五里淮河中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淮中有洲,俗号关洲。”即此。②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枝江县“芦洲”条下:“漷洲之下曰关洲,约广三十余里。利种柿,多民居。”
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4浛洭县:“因县界洭水为名”。三国吴改属始兴郡。南朝梁天监六年(507)为衡州治。南朝陈为西衡州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为洭州治。后属广州
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艮山门外。宋 《乾道临安志》 卷2: “范浦镇,端拱元年置,隶仁和县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 唐景福二年 (893),钱镠新筑罗城 “自钱唐湖、霍山、范浦,凡七十里”。即此。在今浙江省杭州
1944年改布伦托海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福海县。以境内布伦托海物产丰盛而得名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、阿尔泰山南坡、乌伦古河下游。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。面积3.65万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
①一作黄梅山。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北海中大黄毛岛。明嘉靖 《定海县志》 卷5: 黄茅山 “近七里屿”。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: 黄茅山 “盘亘数里,壁立干霄”。
①即摩陂。在今河南郏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青龙元年(233)春正月,“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。……改摩陂为龙陂”。②又名龙泉、龙洲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江陵县故城)北纪南城西南。《水经·沔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