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圉水
又作媪围水。即今甘肃皋兰县附近黄河河段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 (439),魏议征凉州,李顺称,“自温圉水以西至姑臧,地皆枯石,绝无水草”。即此。
又作媪围水。即今甘肃皋兰县附近黄河河段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 (439),魏议征凉州,李顺称,“自温圉水以西至姑臧,地皆枯石,绝无水草”。即此。
即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南海上之兰屿。清黄叔璥《台湾使槎录》:“沙马崎头之南行四更至红头屿,皆生番聚处,不入版图。”连横《台湾通史·经营纪》:光绪三年(1877)五月,“恒春知县周有基查勘红头屿,收入版图”
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延安县(今陕西延长县东北谭石塬,后移治今延长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长县地。贞观二年(628)废。
即今江苏洪泽县东北二十八里黄集镇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 黄家集 “在山阳县 (今淮安市) 西四十五里”。
亦名丽山、丽戎之山。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。周幽王死于山下。秦始皇亦葬此。其麓有温泉,唐明皇屡幸之,置温泉宫,后改名华清宫。《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天宝元年,更骊山曰会昌。七载更会昌山曰昭应山,后复名骊山。
在今甘肃岷县西五十五里冷地口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岷州卫“曹家寨”条下:“自是而西又有中寨、野狐桥、冷地峪三寨。”
①即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二十里沙河镇。明、清京北重要通道。明初北征与谒陵皆驻于此,永乐年间于此筑行宫,后为水所毁。嘉靖中筑城,亦名巩华城。清顺天府北路捕盗同知驻此。②即今河北赵县西南沙河店镇。明正德《赵
即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东旧城村。明天顺六年(1462)连山县徙治于此。
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十五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云南弥勒县。明景泰《云南志》卷3:“弥勒州,蛮名八甸。”
即蒙古车臣汗部中末右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萨尔呼都格一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