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梁驿
北宋置,属浦城县。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渔梁。因渔梁山而得名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,“韩世忠与苗傅交战,自衢、信进至渔梁驿”。即此。
北宋置,即今福建省浦城县西北渔梁。因渔梁山而得名。属浦城县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建炎三年(1129年),韩世忠追讨苗傅、刘正彦,自衢州、信州进至渔梁驿,相遇,苗、刘兵溃,即此。
北宋置,属浦城县。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渔梁。因渔梁山而得名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,“韩世忠与苗傅交战,自衢、信进至渔梁驿”。即此。
北宋置,即今福建省浦城县西北渔梁。因渔梁山而得名。属浦城县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建炎三年(1129年),韩世忠追讨苗傅、刘正彦,自衢州、信州进至渔梁驿,相遇,苗、刘兵溃,即此。
即今上海市黄浦江之简称。
①即今新疆乌什县。汉、晋为温宿国都城。②即今新疆温宿县。清末置温宿县于此。
西晋改东莱郡置,治所在掖县(今山东莱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胶莱河以东、岠嵎山以北和乳山河以东地区。南朝宋复改为郡。西晋改东莱郡置,都掖县(今山东莱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胶莱河、乳山河以东,岠嵎山以北
清置,属宝鸡县。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南马营镇。
亦名子云城。南宋末建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二十五里子云山。《元史·汪良臣传》:至元十二年 (1275) 攻破嘉定后,“统兵顺流而下,紫云、泸、叙相继款附”。即此。
即石室山。在今广东肇庆市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59端州高要县: 嵩台 “在高要县北五里。《南越志》 云: 高要有石室,自生风烟,南北二门状如人,巧意者以为神仙下都,因名为嵩台。山中有石燕。北海李邕有记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。后废。
明初置,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。
即今甘肃定西县东西巩驿乡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西巩驿“在安定县东七十里西巩镇,路通固原,有驿丞,今裁。有西巩递运所”。
在今广东平远县西北中行镇境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平远县图表:“又南帽子山,绵亘而南为大信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