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阴县
一作清丘县。北魏永安三年 (530) 置,属安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南。东魏属义阳郡。北齐废。
一作清丘县。北魏永安三年 (530) 置,属安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南。东魏属义阳郡。北齐废。
又作社平戍。在今山西五寨县北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天保三年(552),“冬十月乙未,至黄栌岭,仍起长城,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,立三十六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作社平戍。
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置,属会盐营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沃底乡(瓜别)。后废。
①在今江苏苏州市胥门外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二》:万年桥,“本朝乾隆五年,抚臣徐士林、知府汪德馨建。延石为堍,架木远接,横跨胥江,中豁三拱,以通巨舰,商贾便焉”。②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北郊、横跨盱江。《清一
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改秋苇平新砦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宁夏海原县东贾埫乡东。金废。
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。清道光 《通江县志》 卷2: 洪口场 “离城一百六十里”。1933年川陕省洪口特别区苏维埃政府驻此。
①宋置,属德顺军。在今宁夏隆德县西南。《宋史·郑戬传》: 经略使郑戬 “行边,至镇戎军,越莲花堡,天寒,与将佐置酒”。即此。金属德顺州。后废。②在今贵州龙里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莲花堡 “明天启
五峰石宝长官司的简称。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乐县:“明为五峰司,隶容美宣抚司,属施州卫。”
即今江苏淮阴县驻地王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王家营镇“为陆路入京孔道。本朝康熙六年,居民以河决分为东西营”。1972年淮阴县迁治于此。
在今河北武邑县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衡漳又东北,右会张平口故沟,上承武强渊,渊之西南侧水有武强故治,故渊得其名焉。”
1940年2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东北部析置,治莱阳县城内 (今山东莱阳市)。1950年3月撤销,并入莱阳县。旧县名。(1)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莱阳县东部析置。以位县东得名。治莱阳县城。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