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苑县

清苑县

北魏太和元年 (477) 置,属高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保定市东北七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681清苑县: “因县界清苑河为名。” 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 复置,移治今保定市,属河间郡。唐属莫州。五代唐为泰州治。北宋初为保塞军治,太平兴国六年(981) 改名保塞县,为保州治。金大定十六年(1176) 复为清苑县。元为保定路治。明为保定府治。民国初为直隶保定道治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61年迁治南大冉,即今清苑县。


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866平方千米。人口61.9万。辖8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清苑镇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析新城县南境置清苑县,属高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省入乐乡县(治今保定市)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乐乡县改名清苑县,属河间郡。唐先后属蒲州、蠡州、瀛州、鄚州。五代属泰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清苑县更名保塞县,属保州。金大定十六年(1176年)复名清苑县。元先后属顺天路、保定路。明、清属保定府。1913年属保定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9年迁驻中大冉,属保定专区。1952年县人民政府迁驻南大冉,1958年并入保定市、唐县。1960年复设清苑县(含今顺平、满城县境),属保定市。1961年完县、满城县析出,清苑县复原制,属保定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86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,地势西北高东南低。唐河、清水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棉花、花生等,为国家小麦生产基地县和河北省花生出口基地县。工业有机械、制砖、化肥、食品、服装等。京珠高速公路及保沧、保衡、保安等公路经此。纪念地有冉庄地道战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滛预堆

    亦作滛预石。即滟滪堆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下瞿唐峡口。1958年炸毁。《水经· 江水注》: 白帝城 “水门之西,江中有孤石,为滛预石,冬出水二十余丈,夏则没,亦有裁出处矣”。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 卷下

  • 龙居寺

    在今四川什邡市西北湔底镇龙居山麓。旧名净慈寺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汉州:龙居山“在什邡县。有等慈院。飞瀑千尺,虚亭屹然,桥横路转,万柏拥翠”。

  • 蔡旗堡

    明置,属镇番卫。在今甘肃民勤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蔡旗乡。清初设守备,后改千总。

  • 黄安县

    ①西魏改华阳县置,为华原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。隋属普安郡。唐武德初属始州,先天二年 (713) 改属剑州,天宝初又属普安郡,乾元初复属剑州。唐末改为普成县。②明嘉靖四十二年 (1

  • 望厦村

    在今澳门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 望厦村 “在香山县东南一百四十六里澳门地方。夷人聚居,为海洋扼要之区。本朝乾隆八年移县丞驻此”。1844年美国专使顾顿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此签订《望厦条约》 (即 《

  • 都洨县

    西晋置,属九德郡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都良一带。南齐后废。

  • 石窟岩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石窟岩“在县西北百三十里。有上、下二岩,上岩轩敞,陆路可抿雷廉。下岩从水中出,可通小舟,石壁奇绝”。

  • 扶余府

    唐渤海国置,治所在扶州(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)。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、辽源以北伊通河流域及辽宁昌图、西丰等县地。辽太祖时改置扶州。渤海国以扶余故地置,治扶州(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;一说在今农安县,或说在

  • 龙江墟

   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龙江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顺德县有“龙江墟”。

  • 雄石镇

    唐武德八年 (625) 置,即今江西贵溪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贵溪县: 雄石镇 “有巨石雄踞溪浒,因名。俗呼阵石。《志》 云,镇在唐末为江闽要冲,常置镇遏使于此宿兵守卫。五代时杨氏、李氏相仍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