涨渡湖
即今湖北新洲县南涨渡湖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黄冈县西北有涨渡湖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卷10黄冈县: 涨渡湖 “在县西北九十里”。
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新洲区南。因水位季节变化显著,“涨需渡,涸可涉”,故名。为河流堰塞湖。湖面海拔20米。原有面积152.3平方千米,经围垦后现有面积35.2平方千米,最大水深2.3米,蓄水量0.42亿立方米。主要入湖河流有倒水、举水等,出流经人工渠道排入长江。出口处已建闸控制,为一水库型湖泊。盛产鱼类和莲、菱。有灌溉之利。
即今湖北新洲县南涨渡湖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黄冈县西北有涨渡湖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卷10黄冈县: 涨渡湖 “在县西北九十里”。
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新洲区南。因水位季节变化显著,“涨需渡,涸可涉”,故名。为河流堰塞湖。湖面海拔20米。原有面积152.3平方千米,经围垦后现有面积35.2平方千米,最大水深2.3米,蓄水量0.42亿立方米。主要入湖河流有倒水、举水等,出流经人工渠道排入长江。出口处已建闸控制,为一水库型湖泊。盛产鱼类和莲、菱。有灌溉之利。
俗称和卓坟。在今新疆喀什市东北十里。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),是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阿巴和加的陵墓。后迭经改建、扩建,规模宏大。祠内埋葬着阿巴和加一家五代共七十二人,坟墓层叠环列。墓祠全部用
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二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寿昌县: 彭头山在 “县治 (今寿昌镇)西一里。唐景福中,县令戴筠开湖于山下,谓之西湖”。
本名羊岵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。清光绪 《汉阳县志》 卷1: 羊岵山 “山上有巨石,刻‘睡心山’ 三大字。旁一石刻 ‘秦子成嗜湖山,生于斯,读于斯,游历十年,而复老于斯,自制 《睡心山房集》,因以
即今浙江上虞市(百官镇)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即今浙江省上虞市。明初于此置巡检司。
①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9长沙县: “故陶关,在县西南五里。晋杜弢据湘州反,陶侃讨之,因置此城。”②即今四川汶川县南八十二里桃关。《明史·土司传》: 洪武十一年 (1378),“四川都司
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瑶岙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乐清县: 窑奥镇 “在县东五十里窑奥山下,南临海,有巡司”。
又作一而门。清置,故址在今吉林永吉县西伊勒们站村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尼什哈站”条下:“蒐登站,又西南七十里至伊勒们站。”村名。在吉林省永吉县西部。属金家满族乡。人口890。满族占55%。曾是伊勒
即今福建明溪县治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成化六年 (1470) 于此置归化县,1932年改为明溪县。
在今湖南蓝山县北四十里。岩洞甚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1桂阳军: 蓝岭 “在平阳,跨蓝山县界,故曰蓝岭”。
①指今山东青州市之南阳水、北阳水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长沙水“出逢山北阜,世谓之阳水也”。又说:“后人堨断令北注浊水,时人通谓浊水为阳水,故有南阳、北阳水之论。”②亦名建水、建阳水。即今湖北荆门市南之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