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济城
北周置,在今青海贵德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天宝二年 (743),皇甫惟明 “击吐蕃,行千余里,攻洪济城,破之”。胡三省注引杜佑曰: “廓州达化县有洪济镇,周武帝逐吐谷浑所筑,在县西二百七十里。”
北周武帝置,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一带。唐天宝二年(743年),皇甫惟明引军出西平(今西宁市),击吐蕃,攻破洪济城,即此。
北周置,在今青海贵德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天宝二年 (743),皇甫惟明 “击吐蕃,行千余里,攻洪济城,破之”。胡三省注引杜佑曰: “廓州达化县有洪济镇,周武帝逐吐谷浑所筑,在县西二百七十里。”
北周武帝置,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一带。唐天宝二年(743年),皇甫惟明引军出西平(今西宁市),击吐蕃,攻破洪济城,即此。
①西汉置,属琅邪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四十里。东汉属琅邪国。三国魏属城阳郡。南朝宋废。北魏永安中复置,属东武郡。北齐并入东莞县。②东晋侨置,属南东莞侨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。南齐建武
①明置,属沾益州。在今云南曲靖市北松林。②明置,即今陕西凤县东南松林驿。清废。(1)旧名普鲁吉堡。在今云南省沾益县东北。明属曲靖府。清因之。后废。(2)在今陕西省留坝县西北。清属汉中府。有驿丞驻此。后
亦作大朱山。即今山东胶南市南大珠山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0密州诸城县:“古齐长城,东南自上大朱山起,至州南界二百五十里。”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:大珠山“又名玉泉山。山椒有石门,下有泉,迸若喷珠,名曰
①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太湖县: “南阳河在县西南六十里。源出湖广蕲州之沙河。又有白沙河,在县西南百六十里,流合南阳河,东汇于马路河。”②即香溪西源。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西南、兴山县西
即今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峰上之潭柘寺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 岫云寺 “在宛平县西潭柘山。……晋为嘉福寺,唐为龙泉寺,后更潭柘。本朝康熙二十七年修,赐今额”。
唐永徽四年(653)于处月部置,属北庭都护府。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部。8世纪后期废。唐显庆中置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境。约8世纪前期废。
1949年升雷山设治局置,治丹江镇 (今贵州雷山县)。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1208平方千米。人口14.5万。辖4镇、5乡(含1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。雷山,以其境内雷公山得
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八里罕镇。1948年宁城县由小城子迁治于此。1954年又迁治天义镇。“八里罕”,蒙古语意为佛爷。
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松坪沟乡。明、清置松坪寨土百户。
亦作思陵山。又名西山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9浔州有 “思灵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思陵山 “秀峙穹窿,映带府治。上有三清岩。宋淳化初,州守姚嗣宗游此,亦曰姚翁岩。有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