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城门
汉长安城北面东头的一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城乡高庙村北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1: “长安城北出东头第一门曰洛城门,又曰高门。……王莽更曰进和门临水亭。”
汉长安城北面东头的一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城乡高庙村北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1: “长安城北出东头第一门曰洛城门,又曰高门。……王莽更曰进和门临水亭。”
北宋置,属金水县。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4怀安军:三节镇“在金堂县七十里。父老相传,以为其地接三界首之间,故名。谓东接潼州铜山县界,南接简州阳安县界,西接本军本县界”。
隋开皇十六年(596)降大庾县置,属南康县。在今江西大余县东二里。唐神龙元年(705)升为大庾县。
在今陕西汉阴县西三十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9引《元和志》云:方山关,“(唐)贞观十二年置,北阻方山,南临汉水,当东西驿站”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南宋绍兴二年(1132),“金人攻方山原,陕西统制杨政援
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德州》:干溪山“在州东南三十五里。一名帘幕山。峰峦叠出,一水绕其下,水涸时,白石灿然”。今县南卢村乡有甘溪沟,在山谷片村中,有全县规模最大的竹海。
唐置,隶洮州。当在今甘肃卓尼县境。高宗上元三年 (676) 为吐蕃所破,因废。后复置。北宋废。
唐总章元年 (668) 平高丽后置,属安东都护府。治所在南苏城 (今辽宁铁岭县东南催阵堡山城)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 乾封二年 (667),薛仁贵破高丽,“拔南苏、木底、苍岩三城”。即此。后废。唐总
一名蜀城。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颍川郡长社县: “有蜀城。” 《水经·潩水注》: 皇陂 “北对鸡鸣城,即长社县之浊城也”。
在今山东宁津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宁津县: 青积务 “宋 (元) 置,金废”。
①古十二州之一。《尚书·尧典》: “肇十有二州”,无州名。东汉马融、郑玄皆云舜十二州有营州。《孔传》 云: “禹治水之后,舜分冀州为幽州、并州,分青州为营州,始置十二州。” 相当今河北、辽宁及朝鲜等地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梁乐县置,属连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南。大业初属熙平郡。大业末废。②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