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泗水县

泗水县
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泗水县。大业初属鲁郡。唐属兖州。元至元二年 (1265) 废入曲阜县。次年复置。明属兖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1925年属兖济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在山东省中南部、泗河上游。属济宁市。面积 1119 平方千米。人口59.6万。辖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泗水镇。春秋为鲁虚朾邑。西汉于县东置卞县,属鲁国。三国魏属鲁郡。西晋改鲁郡为鲁国。北魏废卞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于今泗水镇始置泗水县,以泗水得名。领原卞县地,属兖州,后属鲁郡。唐、宋、金属兖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入曲阜县,次年复置,属济宁府。明、清属兖州府。1914年属济宁道,1925年属兖济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41年属鲁南专区第一行政区。1944年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。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四专区。1949年属尼山专区。1950年属泰安专区。1956年属济宁专区。1983年属泰安地区。1985年属济宁市。地处沂蒙低山丘陵区,境内山峦连绵,沟壑纵横,河流密布,有50余条,属淮河水系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业以产粮为主,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等,经济作物以花生、黄烟为主。境内矿产有花岗石、石灰石、焦宝石、长石、石英、重晶石、石膏、陶土、煤等。主要工业有建材、机械、酿造、化工、食品等。兖石铁路和327国道公路横跨东西,枣徐公路纵贯南北。名胜古迹有泉林、卞桥及小黄沟大汶口文化遗址、下芦城遗址、古卞城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井山

   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47远安县:“百井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。高三千五百丈, 有清泉数十, 汲之, 可饮。因名百井。”

  • 文成坝

    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七里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:文成坝,“先是城中水出东水门直行,明万历九年开新河,使水南入运河。旁筑二坝,建祠屋其上, 曰文成里”。

  • 浕口城

    又名阳平关、白马城。在今陕西勉县 (菜园子) 西老城乡。《水经· 沔水注》: 沔水 “又东径白马戍南,浕水入焉。水北发武都氐中,南径张鲁城东,……张鲁治东对白马城,一名阳平关。浕水南流入沔,谓之浕口。

  • 昭陵县

    西汉置,属长沙国。治所即今湖南邵阳市。东汉属长沙郡。三国吴为昭陵郡治。西晋改邵陵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邵阳市。属长沙国。东汉属长沙郡。三国吴先后为零陵北部都尉、昭陵郡治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

  • 临淄

    亦作临甾、临菑。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西周初封太公望于齐,建都于此。春秋、战国时齐国均都此。战国时手工业有冶铁、制陶、纺织等,商业繁盛。稷门下聚集许多学者讲学,是当时经济、文化中心。《战国策·

  • 阿雄关

    在今云南南华县东南。明洪武中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悬脚岭

   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四十四里,接江苏宜兴市。《茶经·八之出》: 湖州 “生山桑、儒师二寺,白茅山悬脚岭,与襄州、荆南、义阳郡同”。清光绪 《长兴县志》 卷12: 悬脚岭 “以其岭脚下垂,故名”。

  • 清梁城

    即清凉城。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南清凉城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六年 (350),前燕慕容㑺伐后赵, “击邓恒于鲁口, 军至清梁”, 即此。即“清凉城”。

  • 汇水市

    即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西南汇水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衡阳县图:县西南有汇水。

  • 赵屋岭

    即今山西壶关县南赵屋村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 赵屋岭 “在壶关县南六十里。上有铁矿,及产赤白石脂”。村以岭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