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法相岩

法相岩

即宝方山。又名宝胜山、资胜山。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南二里。南宋嘉定年间知武冈军姜桐 《法相岩小记》 载: 山有法相寺。以寺得名。


又称宝胜山、资胜山、宝方山。在湖南省武冈市资江南岸。古木参天,石壁陡峭,多天然石灰岩洞。“武冈十景”之一。宋时以山上有法相寺得名。据《大清一统志》载:“宝方山,在武冈州东南五里,一名宝胜山,亦名资胜山,又名法相岩。”《大明一统志》载:“宝方山有岩洞八所,曰栖真、上屏、太保、朝阳、迎阳、芙蓉、隐仙、花乳,其中龙甲神像,皆滴乳所成。”洞外摩崖刻有南宋开禧三年(1207年)金刚经偈语40字,隶书,吴中作。宋楼钥书“碧玉簪”三字,笔势遒劲。洞口及石壁上明清石刻甚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桥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苏堤上。周密《武林旧事》卷5:苏公堤“夹道杂植花、柳,中为六桥”。自北而南分别为:跨虹桥、东浦桥、压堤桥、望山桥、锁澜桥、映波桥。 “六桥烟柳”为杭州胜景之一。

  • 河北西路

    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分河北路置,治所在真定府 (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向南,子牙河,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西,太行山以东,河北阜平、唐县以南,河南旧黄河以北地区。金时东部、西南部略有

  • 六都护府

    唐开元、天宝时安西、北庭、安北、单于、安东、安南六都护府的合称,用以统辖诸羁縻府、州,控制各降附部落、属国。安史乱后渐次撤废, 自贞元以后但存单于、安南两府,会昌中又改单于为安北。唐代自贞观年间初设安

  • 通海河

   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兴宁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 通海河 “在县城西。合吴田溪、西溪、东溪、许陂溪、凉溪、洋步溪、远安溪、通海桥溪、黄田溪、笃陂溪、汤口溪、淡坑溪十二溪之水,汇于城西,是为水口。又

  • 里心保

    即今福建建宁县西里心镇。明洪武三年(1370)西安巡司迁此。正德十五年(1520)移邱坊隘。

  • 江阴州

    元至元间改江阴路置,治所即今江苏江阴市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连洋州,寻复为江阴州。洪武初改州为江阴县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后降江阴路置,治今江苏省江阴市。属江浙行省。辖境约当今江苏

  • 康庄镇

    即今山东临清市东康庄镇。民国 《清平县志》 有康庄镇。1940年清平县迁治于此。(1)在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部、官厅水库东侧,西南邻接河北省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康庄,人口1万。镇

  • 黄牛庙站

    元置,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黄陵庙。明初废。元置,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黄陵庙。明废。

  • 峄县

    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峄州置,属济宁府。治所即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。十八年 (1385)改属兖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1925年属兖济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60年撤销,改设枣庄市。古旧

  • 南日寨

   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: 南日水寨 “在莆田县东南吉了之东,滨海。明洪武初置于南日山下,北遏南交湖井之冲,南阻湄洲岱屿之阨。景泰以后移于此,名仍其旧,而旧寨遂废”。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