汭口镇
北宋置,属铅山县。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汭口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:汭口镇“在铅山县(治今永平镇)西北三十里。宋淳熙中设驻泊巡司,洪武十三年裁。今有汭口仓”。
北宋置,属铅山县。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汭口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:汭口镇“在铅山县(治今永平镇)西北三十里。宋淳熙中设驻泊巡司,洪武十三年裁。今有汭口仓”。
①在今江西遂川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蜀水 “水势湍急奔泻,如蜀江三峡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 蜀水 “在龙泉县北一百二十里。亦名禾蜀水。有二源,俱在县西北界。左源清湛,右源稍浑
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。1912年改为安化县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分思恩县北部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。辖境相当今
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灌口乡。峭壁临渊,奔流冲激,声若桔槔。李白《秋浦歌》:“秋浦千重岭,水车岭最奇。”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西南。陡峻临渊,奔流冲激若桔槔声。唐李白《秋浦歌十七首》第八:“秋浦千重
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北东嘎拉。下临拉萨河。藏语意为白山咀、白山坡。另据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称: “布达拉西三十里,耸峻连霄,高四百余丈。唐古忒语谓海螺曰洞噶,山形似螺,故名。” 古时上修碉卡,形
①又名戒坛山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南。西山支脉,其山麓有戒坛寺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马鞍山“在房山县北六十里,以形似名。上有庞涓洞”。②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邢台县:“马鞍山在府西
北宋置,属万寿县。即今安徽太和县东北斤沟乡。《新五代史·杨师厚传》:“杨师厚,颍州斤沟人。”即此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太和县北斤沟。
北宋置,属绵竹县。在今四川绵竹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汉州:八角井“在什邡县石碑镇。相传庞真人浴丹于此。患疮者洗之立愈”。
又作多索密河、托索密河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,为格林河的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格楞河”条下:“托索密河,在(宁古塔)城东北二千四百九十八里。源出卓哩奇山,东南流入格楞河。”
亦作楚布寺、磋朴寺。南宋淳熙十四年(1187) 建。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南郊。为藏传佛教噶举噶派玛噶举支派之祖寺。
在今云南开远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阿迷州:乐蒙河“在州东。其上源即泸江也。自建水州流入境, 回折而东,入于盘江”。